早前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成功舉辦了兩場教育界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並邀請了多位重量級嘉賓進行分享。不同嘉賓的分享中都帶出了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此備受矚目的重要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內在一致、相互支撐。這一理念為教育界發展帶來諸多深刻啟示。未來香港要充分發揮橋樑樞紐作用,鞏固「十四五」規劃下的「八大中心」定位,積極配合今年開展的「十五五」規劃工作,把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和建設國際創科中心與鞏固提升三大國際中心、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緊密結合起來。
科教興國,離不開人才
在高科技發展的時代,教育應該有著怎樣的定位呢?教育的本質在於培養人才,為科技進步輸送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當今時代,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我國要在全球競爭中佔據優勢,就必須擁有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而這離不開教育體系的支撐。相信教育界需要進一步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以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需求。比如,隨著人工智慧、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崛起,高校應動態調整相關學科,有針對性地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水準和品質。
人工智能時代,如何培育未來人才
科技的進步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未來的教學方法必須與科技發展同頻發展。科技不僅是人才培養和實踐的重要手段,還能促使教育教學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在教學過程中,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如線上教育平臺、虛擬實境教學設備等,可以打破時空限制,豐富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果。同時,科技的發展也要求教育界培養學生具備適應未來科技社會的能力,如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數位化素養等。通過在小、中、大學生培養方案中引入創新課程作為必修課程,將實踐性創新活動教育納入學生培養方案,推動教育方式從講授型教學向實踐型和參與型教學轉變,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
營造有利人才創新的環境
人才是教育和科技發展的關鍵智力資源,其數量和品質直接影響國家與民族的競爭力。對於教育界而言,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是當務之急。一方面,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高校應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地和高水準人才聚集地的作用,把科技創新作為重要育人場,實現科技攻關過程、科研組織方式與育人環節、育人模式有機融合,形成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對青年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導、熱忱關懷,支援他們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挑大樑”“當主角”,為他們搭建幹事創業的廣闊舞臺。全國兩會傳遞出的「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的理念,為教育界發展指明了方向。教育界需積極行動起來,深化改革,在人才培養、教學方式創新、體制機制完善等方面持續發力,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培育更多優秀人才,助力我國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