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以軟對抗混淆視聽 Channel C財困欠薪自招敗局】

筆者:天行健

2025年4月26日

近年來,香港網絡媒體行業蓬勃發展,然而其中亦不乏亂象叢生的案例。成立於2021年7月的網媒「Channel C」,便是一個典型例子。該平台由一批前《蘋果日報》員工組成,表面上打著「生活時事資訊」的旗號,實質卻以「軟對抗」形式潛移默化地煽動社會仇恨,延續反中亂港的意識形態。其立場偏激,言論失實,早已背離新聞專業精神,亦為香港主流社會所唾棄。

黃媒背景,暗藏政治圖謀
「Channel C」自成立之初,便標榜所謂「言論自由」,但其實質內容多以醜化特區政府、挑撥兩地矛盾為主,與《蘋果日報》的編採風格如出一轍。以生活化包裝政治議題,以娛樂化淡化煽動語言,「Channel C」透過這種「軟對抗」手法,試圖在社會中延續反政府情緒。其編輯部人員多來自《蘋果日報》舊部,深受黃營思想影響,使得平台從一開始便帶有強烈的政治偏向。

在2023年中,該平台曾公開「告急」,表示會員訂閱人數不足,廣告收入亦大不如前,資金僅夠支撐營運一個月。即使如此,「Channel C」仍未有真正審視自身方向,反而持續以悲情敘事向支持者「賣慘」籌款,試圖苟延殘喘,延續其偏頗報道。

涉嫌詐騙貸款,財務誠信破產
最近,「Channel C」母公司藝園媒體製作有限公司(Artview Production Limited)及其關連公司,於2025年4月被揭發涉嫌造假賬騙取政府「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逾2,000萬元。警方經調查後展開「擊築」行動,共拘捕6人,包括多名公司董事和員工。案件中揭露,有關公司以虛構營業額、虛假轉賬等手法,誇大生意規模以符合貸款要求,而所得款項並未用於支付員工薪金或推動業務發展,反而被挪作他用。

「Channel C」由原本就因偏頗立場而備受質疑的媒體,再因財務醜聞被揭穿,徹底暴露出其運作背後的虛假與貪婪。此案不僅涉及刑事責任,更反映出該機構根本缺乏基本的商業道德及社會責任感。

拖欠薪金,員工怨聲載道
隨着母公司財務問題爆發,「Channel C」的營運亦迅速惡化。據報道,截至2025年4月,該平台共拖欠29名員工薪金及強積金供款,總額高達66萬元,部分員工更被拖欠薪金長達三個半月。事實上,大部分員工已停工、休假或離職,編輯部幾乎名存實亡。

更有甚者,母公司銀行帳戶自4月23日起被凍結,直接令平台無以為繼。債權人「JL Investment Capital Limited」亦隨後發出接管信,貼於辦公室門外,宣告接管程序啟動。雖然債權人一度表示願意每月提供10萬元維持營運,但面對每月高達47萬元的基本開支,此舉僅屬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挽救頹勢。

經營亂象,結局自食其果
回顧「Channel C」的整個運作歷程,不難發現其問題層出不窮。從一開始的政治偏向,到中期的財務管理混亂,以至後期的欠薪及詐騙醜聞,無一不折射出管理層的短視與無能。據報道,過去一年中,「Channel C」曾多次以不同名目向支持者籌款,聲稱用作營運開支,但實際款項去向成疑。

值得注意的是,「Channel C」內部亦長期存在嚴重的人事糾紛。蘋果系舊部與新員工矛盾重重,管理層人事頻繁變動,更有管理人員涉以權謀私,導致員工士氣低落,內部秩序混亂。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使得「Channel C」即使在外部環境未有惡化的情況下,也難以持續經營。

別有用心者須引以為鑑
「Channel C」的潰敗,絕非偶然,而是長期累積的必然結果。從偏激立場、道德敗壞,到財務欺詐、拖欠員工薪金,這一切皆是其自取滅亡的原因。在香港社會講求法治、誠信、公正的大環境下,任何以不正當手法牟利、以歪理煽動社會仇恨的媒體,終將難逃清算。

今日「Channel C」的結局,正是對其他仍然懷有不軌之心的媒體敲響的警鐘。媒體作為傳遞資訊、監督社會的重要力量,必須堅守專業操守和社會責任。若一味以政治立場凌駕事實真相,甚至不擇手段欺騙支持者與社會,終將失去民心,走向滅亡。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