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又來盲搶鹽】Panic buying of salt
【大家又來盲搶鹽】Panic buying of salt
文章:玻璃朱
日本8月24日開始排核廢水,內地、韓國即引起市民「盲搶鹽」情況。究竟他們目的為何?是怕海鹽被污染?還是食鹽有「防輻射」作用?網上假消息亂化放,當然最好還是請教一下專家吧。
我跟香港科學界權威,香港氣象科學家、前天文台助理台長梁榮武先生(武哥)查詢了解,他表示近期中韓出現搶海鹽的情況,完全是無知的行為。
其實在當年311地震後,在香港和中國也有很多人搶海鹽。他們誤解以為在海鹽內有Iodine碘,如果吃了碘是會積聚在我們的甲狀腺;而核電廠所含的是有放射性的「碘131」。謬論以為只要你本身甲狀腺經食鹽已累積了足夠的碘,就算你再吸入了核電廠的碘131,便會把那些放射性碘131經過身體系統排出去⋯但這其實是大家誤解!
因為若有核電意外,的確有碘131會排放,但半衰期很短只有8天,所以其實經過一、兩個月後已經完全沒有。其實我們要保護自己,不是保護甲狀腺,因為我們不會受到碘131的損害,而是要小心其他的核輻射。
現在日本排放廢水中,其實大部份科學家也不是擔心它的Tritium 氘含量,因為它在自然界也有很多,日本說大西洋中也有很多氘,而日本相對只是排放非常少量,的確是不需擔心氘。但核廢水是用來冷卻那些核燃料,而核燃料中有很多也會有很高的放射性物質,這個反而是我們應該關注的。
但日本說他們有一個很好的系統叫做ALPS,是可以處理這些放射性物質。而根據原子能國際機構的實驗室比對實驗,的而且確在他們的核廢水中找不到很多高放射性的物質。
至於排水後,海水和海產會否對人體有很大傷害?武哥表示暫時看上去不算有,但當然在排放期間要密切監察新數據。而根據日本之前一直的監察,海水是含輻射量,但不算高,亦遠遠低過國際安全標準。香港亦有一直監測進口日本食物,所以香港市民可以不用太擔心。
理論上根據報告的數據,那海水輻射的水平是微乎其微,對人體的傷害亦非常輕微。但原則上當然不希望日本把垃圾倒進大海,污染大家共同擁有的海洋。
武哥再稱,放射性物質流入海洋是會稀釋的,流得越遠稀釋程度越大。中國和香港來說,其實因為太平洋的洋流的關係,最初時倒落海的核廢水是不會流到中國海域,反而是向西流到北美洲西岸。所以影響最大反而是北美洲,相對地中國與香港水域影響沒有那麼大。但當然也不會完全不受到影響,當它擴散到繞過地球返回來的時候便會污染到。但那刻都已被大大稀釋。所以香港與中國反對其實是原則上的問題,實質影響其實不大。
經過專家分析,大家也有一定程度理解,請勿再亂信網上假消息。許多人不知道實情,看著搶鹽都跟著一起搶。但實際上受影響的只有海鹽,但我國食用鹽有海鹽、井礦鹽,還有湖鹽,其構成比例分別為22%,61%,17%。居民沒必要效仿韓國囤鹽,沿海地區環保部門也會定期公佈海水監測情況,從安全和供應兩方面保障居民用鹽。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