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基層醫療服務 減少政府醫療開支】

· 林伯強專欄
broken image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去年12月表示,香港經濟從疫後恢復,與內地和國際全面通關,經濟也回復正增長,但復蘇的力度受環球利率持續高企、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較預期疲弱。因此,在編製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時,要發展促穩定,繼續適當配置資源,做好前瞻部署。為了縮減開支,政府會繼續維持公務員編制零增長,各政策局及部門由2024/25年度起的兩年,每個年度各節省經常開支1%,節省所得的資源將會在內部重新調配,供優化及推出新的公共服務。

為此,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率先在本年1月回應,隨着人口老化,醫療服務需求一直增長。政府一直每隔兩年檢討醫療服務收費,上一次調整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已是2017年,現時有合理需要檢討。現時急症室服務不設名額和預約制度,但醫療資源有限,需要讓巿民適當使用急症室服務。目前獲分類為次緊急和非緊急的病人,佔整體急症室使用率六成,反映很多求診人士可以向社區醫生求診,毋須使用急症室,令資源集中予直正急的患者。

但是,筆者認為與其增加急症室收費,不如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設立地區康健中心,減少巿民患病的風險,從而減少巿民對急症室的依賴。香港政府醫療系統一直以來存在錯誤觀念,就是「重治療,輕預防」,另一個是「重視醫院,輕視基層醫療」。隨着人口老化,多了很多需要長者需要醫療服務,如果能夠加強預防,可望減少使用急症室的人數。現時急症室已不勝負荷,輪候時間愈來愈長。若要解決問題,最重要是建立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將一些輕症、慢性病疏導至18區的康健中心。

筆者建議地區康健中心設有護士、職業治療師等組成的跨專業團隊,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為居民提供健康推廣及社區復康等基層醫療服務,同時因應病人需要轉介至私營服務,確保醫療資源用得其所。地區康健中心會為巿民提供免費醫療護理諮詢服務,政府可以劃一補貼諮詢費用,使有經濟需要的巿民得到合適的治療。

當然,增加急症室收費是減少服務被濫用,並且開源節流的最後方法。如果將來真的要增加急症室收費,政府可以一些有必要使用急症室服務的基層人士,例如領取綜援或傷殘津貼人士豁免收費,其他低收入家庭如果符合條件,也可以申請減免。申請人可以由醫務社工或相關機構評估,確保他們不會受經濟壓力影響而未能使用急症室服務。

醫療問題一直是香港的深層次問題,政府需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在2022年「七一講話」表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當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所以,政府有責任照顧巿民,特別是體弱多病的長者,讓他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