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協、Channel C,自食惡果!陳朗昇、鄭嘉如「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記協、Channel C,自食惡果!陳朗昇、鄭嘉如「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鄭嘉如於2024年7月接任「記協」主席後隨即被《華爾街日報》解僱,絕非偶然,這反映「記協」長期政治化、去專業化的必然結果。
《華爾街日報》作為西方主流媒體,素來對華立場偏頗,然而就算如此亦選擇與鄭嘉如劃清界線,足見「記協」已淪為國際媒體眼中的「過街老鼠」及棄子,臭名遠揚,唯恐棄之不及。鄭嘉如失去記者身份後仍以記協主席名義對外發聲,不僅令人質疑其代表性,更揭露「記協」徹底背離新聞專業原則,淪為赤裸裸的政治打手。
記協:政治掛帥 專業蕩然
「記協」早已背離維護新聞專業的初衷,徹底蛻變為政治抗爭的工具。2019年反修例風波期間,記協完全拋棄新聞界應有的客觀中立,公然為暴力行為提供掩護。當時大量身穿黃背心、佩戴記協會員證的所謂「記者」充斥街頭,鏡頭永遠對準維護法紀的警察,刻意借用鏡頭隱瞞暴徒投擲汽油彈、磚塊及堵路等惡行,誤導市民。這些「假記者」藉所謂「第四權」之名行妨礙執法之實,將新聞自由異化為違法行為的「保護傘」。
更嚴重的是,「記協」長期勾結境外反華勢力,充當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的「白手套」。他們通過發佈所謂「言論自由年報」等方式,炮製虛假輿論,惡意抹黑特區政府。「記協」甚至將維護國家安全的《香港國安法》誣衊為「生化武器」,公然挑戰國家安全底線。這種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徑,徹底暴露了記協作為攬炒派政治工具的真面目。
陳朗昇與Channel C:同流合污 劣跡斑斑
「記協」亂象絕非始於鄭嘉如,前任主席陳朗昇同樣責無旁貸。陳朗昇任內屢次以「記協」名義為暴徒張目,甚至獲境外勢力提供牛津大學獎學金,接受所謂「專業培訓」,實為其政治對抗能量添柴加火。諷刺的是,當鄭嘉如因「記協」主席身份被解僱時,陳朗昇卻選擇噤若寒蟬,不發一言,充分暴露其虛偽本質。
陳朗昇現為媒體平台Channel C要員之一,該平台堪稱是《蘋果日報》的劣質翻版,醜聞纏身、問題叢生。Channel C任用大量前《蘋果日報》員工,其母公司Artview Media Production近期更因涉嫌詐騙政府紓困貸款被警方立案調查。據報導,該公司涉嫌串通空殼企業,製造虛假營業額,騙取900萬元政府貸款,此等行徑不僅嚴重違反新聞機構基本道德,更公然觸犯法律底線。
更令人憤慨的是,Channel C長期拖欠員工薪金,甚至拒絕支付被裁員工的遣散費,要求員工自行向勞工處投訴。負責人陳智行更因欠債而遭人貼大字報追討,狼狽不堪。Channel C一邊向市民籌款及騙取政府資金,一邊卻長期拖欠員工薪金,這種雙重標準、兩面人行徑,徹底暴露其虛假正義的醜陋面目。陳朗昇作為其中一員,難辭其咎,亦足見記協與這些政治化媒體之間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
失信於民 咎由自取
「記協」與Channel C的所作所為,可謂一脈相承、狼狽為奸。兩者均以「新聞自由」、「揭露真相」為幌子,實則充當反中亂港勢力的政治工具。記協縱容假記者妨礙警方執法、為暴力行為護航;Channel C則涉嫌詐騙政府、拖欠員工薪金,二者均嚴重踐踏法律與道德底線。
鄭嘉如被《華爾街日報》解僱、Channel C高層因詐騙被調查,這些事件均非偶然,而是長期偏離專業、沉迷政治鬥爭的必然惡果。他們一再利用新聞自由為幌子,實際上充當反中亂港勢力的馬前卒,不僅導致新聞專業蒙羞,更嚴重破壞香港社會穩定,最終自食惡果。
如今,記協與Channel C的種種亂象已被公眾看穿,其聲譽掃地、信用盡失。所謂新聞專業組織,實則為政治工具;所謂獨立媒體,實則為詐騙組織。他們的沒落不僅是咎由自取,更是社會正義必然彰顯的結果。
香港不需要偽裝「新聞自由鬥士」
香港國安法落實以來,社會秩序逐漸恢復,法治精神重新彰顯。記協這類披著專業外衣的政治組織已喪失生存空間,社會各界對此類組織的糾錯與淘汰,正是香港重回正軌的重要標誌。鄭嘉如被解僱一事並非香港新聞自由的倒退,恰恰相反,這是新聞專業精神的回歸,是香港社會撥亂反正的必然過程。
香港社會不需要偽裝的「新聞自由鬥士」,而需要真正恪守專業操守、客觀報道事實的新聞工作者。只有剔除這些政治化的毒瘤,香港新聞業才能重獲公信力,社會才能朝著更加繁榮穩定的方向發展。記協的沒落,不是新聞自由的終結,而是新聞專業重生的開始。
2025.04.22
柯朝暉
中山蝸居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