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文章:林伯強
「一帶一路」是中國於2013年倡議並主導的跨國經濟帶,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投資近7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橫跨中國大陸、中亞、北亞和西亞、印度洋沿岸、地中海沿岸、南美洲、大西洋地區國家。
回顧歷史,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斯坦,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同年10月訪問印尼時,習主席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由此形成了「一帶一路」倡議,讓這兩條古老的線路重新煥發生機,加強沿線各國交流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了實現「一帶一路」倡議,2014年,習主席宣佈,中國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建和合作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2015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是全球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
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美國最初認為無關緊要。但是,隨着越來越多國家簽署加入「一帶一路」,該倡議已不容忽視。2023年6月9日,英國劍橋大學前資深研究員雅克(Martin Jacques)出席在香港舉辦的「紫荊文化論壇」。他指出美國試圖對「一帶一路」進行破壞,指責中國推行「債務陷阱」,意即一種以債務為基礎的雙邊外交關係。債權國刻意向另一國家提出大量貸款,在債務國無法履行債務義務時,強迫該國在經濟或政治上讓步。
其實,西方提出「債務陷阱」指控跟已往「中國威脅論」同出一轍。西方國家指責中國貨品出口價格低,會對全球造成通貨收縮的威脅。又有論者指隨着經濟發展和人口上升,中國對全球能源、資源和糧食的需求將愈來恧大,導致各類物品價格上升,帶來全球通貨膨脹的威脅。
為了反駁「中國威脅論」,中國近年來積極應對在國際貿易上的紛爭,包括讓人民幣逐漸升值,另外中國也增加購買西方商品,減少國際貿易差距。同樣,中國也積極反駁「債務陷阱」的指控。例如,2008年至2021年間,中國已向20個陷入困境的國家資助2400億美元。在必要時,中國亦會重新談判協議,以減輕此類國家的負擔。
事實證明,「一帶一路」倡議不但沒有帶來「債務陷阱」,反而推動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10年裡,「一帶一路」倡議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讓將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例如,「一帶一路」的「中老鐵路」項目,讓老撾從「陸鎖國」變成「陸聯國」。斯里蘭卡普特拉姆發電站,點亮了萬家燈火。「蒙內鐵路」拉動了當地經濟增長超過2%。「魯班工坊」幫助20多個國家的年輕人掌握了職業技能。「中歐班列」迄今已開行65000列,是聯通亞歐的鋼鐵駝隊,是運送防疫物資的健康快車。
「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影響力卻遍及全球。2016年9月,中國與聯合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同年11月,在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上,「一帶一路」倡議被寫入聯合國決議。2017年2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截至2023年1月,中國已經與151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件文件。
對此,雅克(Martin Jacques)認為西方已經意識到需要提供「一帶一路」的替代方案,但幾乎沒有跡象表明西方願意承諾、提供資源或具有政治信念,來提出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這需要西方對發展中國家的態度發生巨大轉變,顯然近期無法實現這種轉變。十年過去了,西方並未提供任何方案,而「一帶一路」仍然是唯一選擇。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