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追查港漂受騙源頭|多角度剖析詐騙現象】
【警方追查港漂受騙源頭|多角度剖析詐騙現象】

最近針對港漂生遭遇電話詐騙的案件,香港警務處展開深入調查,揭示詐騙集團的運作模式與信息洩露的潛在源頭。本文從多個角度分析詐騙案件的起因與影響,並探討警方應對措施及防範建議。
根據香港警務處最新數據,去年共有318宗港漂學生遭遇電話詐騙的案件,累計損失金額高達2.35億元。警方透露,詐騙集團通常利用升學顧問或中介公司洩露的學生個人資料作為詐騙基礎,甚至部分港漂學生的電話號碼由中介申請後提供予學生,進一步增加了信息洩露的風險。
詐騙分子會根據獲取的學生個人資料,量身定制精密的詐騙劇本。例如,他們先通過社交平台收集受害者的基本信息,再假冒香港入境處、廉政公署或內地執法部門,聲稱受害者的簽註存在問題,要求核實身份證號碼或其他私密信息,甚至進一步製作假文件行騙。
詐騙不僅帶來經濟損失,還對受害者的心理造成沉重打擊。有學生在短短兩個月內損失50多萬元,甚至按照騙徒指示前往廣州開戶並轉賬。這些受害者通常因內疚自責,擔心連累家人,部分人甚至因此輟學或害怕遭受報復。
為應對詐騙風險,香港警方採取多層次的反詐策略,從港漂學生來港前的教育到入學後的全方位宣傳支援,並與內地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國家移民管理局及國家反詐中心等機構協作,構建反詐防護網絡。此外,警方還針對四個關鍵階段推出反詐教育,包括赴港前的信息保護、入學後的防騙意識提升等。
警方呼籲港漂學生及家長提高警惕,防止個人信息洩露。學生不應輕信陌生來電,即使對方能準確說出身份證號碼等信息,也應核實其真實性。同時,選擇升學顧問或中介時需謹慎,避免使用不可信機構的服務。
香港警方強調,防止詐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教育機構和升學中介公司需加強對學生個人資料的保護。隨著技術手段的進步,騙徒的手法愈加精密,學生和家長須保持高度警惕,切勿因對方掌握部分信息而輕信其身份。
港漂學生受騙案件的頻發暴露出信息保護的弱點,也反映了詐騙集團精心設計的手法對年輕留學生造成的經濟和心理傷害。隨著香港警方和內地相關部門的協作,未來有望構建更完善的防詐騙體系,但學生及家長仍需從源頭提高防範意識,才能有效降低受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