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耶倫姨,歐美輸在哪裡?中國「降維打擊」!】
【告訴耶倫姨,歐美輸在哪裡?中國「降維打擊」!】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清明(4月4日)來到中國,首站廣州,廣東俗語說:「留番拜山先講」,果然「一語成讖」(一笑)。人未上機,先大放厥詞說「中國產能過剩,在清潔能源產品上,世界無法承受」云云。
耶倫和中國副總理何立峰見面時說:「我想強調我們對產能過剩的擔憂,這不是反華政策,這是我們為減輕風險所做的努力,如果中國不調整其政策,將不可避免地為全球經濟帶來混亂。美國尋求與中國有健康的經濟關係,對雙方有利。但一個健康的關係必須為兩國企業和工人提供平等的條件……。」
耶倫這一句洗腦式的「產能過剩」,見一個提一次,已成近期熱話和關鍵詞。好像中國做錯了甚麼?為甚麼美歐日韓出口大量高端商品,又不見他們說「產能過剩」?最近看了關品方教授在《點新聞》的一篇文章《美國有兩大產能過剩:貨幣及武器》頗有意思,供大家參考。
據我粗淺認知:「產能過剩即為成本最低產量與長期均衡中的實際產量之差。 對於什麼是過剩,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供大於求即為過剩。 也有人認為,供大於求有兩種狀態,第一種是供給略大於需求,第二種是總供給不正常地超過總需求的狀態。」(MBA智庫百科)
若中國清潔能源產品真的產能過剩嗎?若果是的話,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呢?相信耶倫講的肯定是第二種「總供給不正常地超過總需求的狀能」。中國清潔能源產品,俗稱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
這要從2015年一件大事談起,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大家有沒有看過「去產能、去庫存」。從2015年到2024年,這十年來我們都在避免浪費,化解產能過剩、淘汰僵屍企業。現在耶倫說「中國產能過剩」,不是很奇怪的事嗎?
中國生產速度已經「遙遙領先」全球,大家可以看看SHEIN、淘寶、京東等,在物流上,基本一到兩天就可以到貨,就知道效率到底有多高。在新三樣的超級工廠,如小米的SU7的生產速度,76秒就可以下線一輛,這是甚麼概念?一分半鐘不到就可以完成組裝,700台機械人,節省人手、節省時間、節省資源。在「生產鏈」上已經不再是人手組裝,中國工業機器人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根據調查顯示,中國的工業生產速度保守估計是G7發達國家的2-3倍以上。
生產速度快,不在話下,在最重要的「供應鏈」上,光是供應商和採購商的管理,已經形成一個極高速有效的鏈條。再看看中國的自動化碼頭的速度,在2024年元旦當天,我們首個全國產全自動化碼頭青島港的作業效率達到1小時可以處理60個貨櫃。看看傳統貨櫃碼頭,1小時平均只能處理25-30個貨櫃,相差一倍以上,令人咋舌。別以為只是節省時間,成本亦因自動化而大大降低,可以想像「無人式操作管理」嗎?
耶倫姨姨,套一句中國古語:「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在廣州陶陶居大快朵頤,享受中國精粹的粵式飲食文化、製造親民形象的同時。要了解新中國,深耕中國產業發展是必走之路。要來中國找碴,請多做功課,秤秤自己斤兩,再回頭看看自己的祖國,是否會汗顏呢?
要求中國別「產能過剩」?看官們,不知道購買歐洲名牌新車的車主們,有沒有嘗試過要等六個月或一年以上,才可以購置到新款汽車那種無奈感?這是從生產鏈到供應鏈系統的失敗。
耶倫,中國在「降維打擊」!真正的問題不在是否「產能過剩」,在「中國速度」、在「新質生產力」!對抱殘守缺、不思進取的美國,可能窮一輩子都不會明白,到底自己輸在哪裡!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