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虛假消息:捍衛真相與社會的責任】

· 港聞
broken image

 

在9月30日,《明報》刊登了吳靄儀的一篇文章,專門分析了與「立場新聞」有關的事件。該文章運用了指桑罵槐的手法,試圖將鍾沛權的行為美化,將他已被法庭判決的罪行抬高至「英雄」的地位,完全忽視了法庭的裁決,並將其違法行為包裝成「新聞工作」。隨著這篇文章的發表,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隨即向《明報》發送了一封信函,指出「立場新聞」對政府和市民造成了重大的負面影響,他批評「立場新聞」的報導缺乏事實依據,並指其散播了不實消息,對《香港國安法》等法律發起了攻擊。再次重申法庭已經明確裁定鍾沛權並不是在執行真正的媒體職責,而是參與了抗議活動。

在最近接受《明報》訪問時,教大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對反駁隊的表現提出了批評,聲稱其反駁的「層次很低」,並認為過去的官員面對批評時沉默是最好的選擇,所以現屆官員亦應如此。張炳良的想法顯得他極其迂腐,若張炳良不改變這種觀點,又公開宣揚這種想法,只會加劇社會矛盾的惡化。當前社會需要的是積極的對話與有建設性的建議,而非一味挑起對立情緒。希望他能夠停止挑撥矛盾,作為局外人的指指點點並不難,但現今社會真正需要的是具建設性的建議。如果張炳良繼續主張官員應該保持沉默,無疑會導致類似2019年動亂的情況重演,當時「黑暴」就是利用黃媒和黑媒經常散播假新聞,令許多人因信假消息是真的而走上街頭,參與激烈抗爭或「軟對抗」,導致了公共討論空間缺失,讓單一聲音主導了話語權,令問題不僅未能解決,反而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分裂,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後果。所以,當政府或官員面對虛假信息時,應拒絕沉默並即時予以反駁。

在當今社會中,假新聞和虛假信息的蔓延使得反駁工作變得尤為重要。因此,應該有人站出來揭示真相,堅定地駁斥這些不實資訊,讓公眾能夠獲取正確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一個公平且多元的社會,防止虛假信息主導公共討論。如果政府或官員選擇沉默而不發聲,這無疑會助長假消息的傳播。政府應當主動幫助市民辨別真偽,提供可靠的信息,讓不同的聲音能夠參與討論,從而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覺,切勿忘記過去的教訓。只有通過強有力的反駁和公開的澄清,才能創造一個健康的社會環境,增強市民對政府和社會的信任,並促進真誠的互動與合作。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