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協不代表我

· KOL 精選
broken image

近日,香港記者協會(簡稱「記協」)主席鄭嘉如舉辦記者會,聲稱多名香港記者及「記協」執委在今年受到系統性干擾,其中包含家人及死亡威脅。此外,有記者在入境時遭海關檢查行李,接著收到匿名簡訊,懷疑個人資料外洩。

海關嚴正澄清,在執行清關工作時並不會收集旅客手機號碼,並確保所有人員遵循相關規定。然而,記協的指控引起質疑。根據《香港海關條例》,海關有權檢查所有出入境人員的行李,包括記者,這並不違法。檢查通常是隨機的,並不針對特定對象。根據法規,海關人員不得收集旅客手機號碼,如果有人員要求此舉將違法。如果真有記者受資料收集,為何不即時拒絕或投訴,而要等到現在才曝光?這些情況令人疑惑。

記協關心記者的安全和權益,這是合理的。然而,對於此事件的激烈反應,卻引起人們過去事件的回憶。在2019年社會動盪時期,TVB記者和中國記者曾受到嚴重侵犯,記協卻未表態。同樣,環球網記者付國豪曾在機場被非法拘禁和毆打,而記協未表達同情和支持,甚至試圖合理化暴徒行為。

值得留意的是,記協主席鄭嘉如因參選記協主席選舉而被《華爾街日報》辭退。當時,鄭嘉如批評《華爾街日報》不公,但卻隱瞞被辭退真正原因。據悉,鄭嘉如被辭退原因包括其雙重身份帶來潛在利益衝突,以及在處理新聞事件時被指立場偏頗、操守存在疑問。

此外,記協最近進行的問卷調查存在設計和取樣偏差,匿名填寫難以核實填寫者真實身份,因此可靠性受到質疑。這使得人們對協會此舉是否出於政治目的,而非真正為記者發聲感到懷疑。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種匿名調查問卷的手法,與過去社會動盪時期常見伎倆如出一轍,就像說警察殺人後埋葬沙嶺一樣。

重要的是,記協在此時高調提出所謂的“記者受騷擾”議題,其背後政治動機明顯。若記者真受騷擾,為何記協不即時發聲,而等了整整三個月呢?因此,有觀點指出,眾議院為應對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安排了一整周的「中國週」活動,計劃討論針對中國的相關法案,許多政治專家分析指出,美國在選舉期間大肆抨擊中國,旨在通過「贏得競爭的法案」來確保勝利,而眾議院「中國週」中的多數法案由共和黨主導,顯示了其中的政治意圖。記協此舉可能是為了向美國提供藉口,進而抹黑中國和香港政府對新聞自由的打壓。

作為新聞從業員,我對記協最近指控感到失望。我本人從沒遇到記協所講的「騷擾」,亦沒有聽到身邊的同行提及過。記協這種帶有政治動機的行為,損害了香港新聞自由形象,也損害了整個新聞行業聲譽。我堅持客觀、公正和真實報導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偏見和政治操控。在這裏嚴正聲明,記協不代表我。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