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協假借司法制度煽動亂港︳王喜潛逃印證亂港分子心虛】
【記協假借司法制度煽動亂港︳王喜潛逃印證亂港分子心虛】
筆者:衆院長

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下稱「通訊局」)因裁定香港電台節目《頭條新聞》部分內容辱警而發出警告,卻遭記者協會(下稱「記協」)及港台工會挑戰,並在司法覆核中獲部分勝訴。上訴庭早前駁回通訊局上訴申請,並裁定記協與港台工會上訴得直,最終通訊局向終審法院申請上訴許可亦遭駁回,並需支付18萬元訟費。此案不僅揭露記協煽動反中亂港的真面目,同時亦反映香港司法體系對言論自由的重視。
記協煽動反中亂港之心,劣行昭著
「記協」自成立以來,屢次以新聞自由為名,行煽動反中亂港之實。今次涉及的《頭條新聞》節目於2020年播出後,通訊局共接獲3200宗投訴,顯示廣大市民對節目內容的強烈不滿。節目中,主持人以戲謔手法揶揄警方「囤積防疫物資」,更暗指警方利用疫情牟利,完全忽視警方為抗疫所作出的努力,甚至散播假資訊,嚴重誤導市民。警方事後已澄清相關指控毫無事實根據,但節目對警方的抹黑和侮辱已然造成負面影響,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
「記協」在此案中聯同港台工會提司法覆核,實質上是試圖以法律手段掩蓋仇警言論,更進一步煽動公眾對執法部門的不滿。這種行為與「記協」一貫的反中亂港作風如出一轍。回顧過往,「記協」早有前科。
記錄顯示2019年黑暴期間的偏頗立場,「記協」公開支持所謂「記者採訪自由」,卻對暴力示威者對警員的攻擊隻字未提,甚至鼓吹反警情緒,為暴力行為提供輿論庇護。其次「記協」多次向外國政府或國際組織提交報告,污衊香港新聞自由受壓,試圖向中央政府施壓,這種行為無異於引狼入室,損害國家利益。「記協」的種種行徑表明,其早已不是專業新聞組織,而是掛著新聞自由口號的反中亂港政治工具。
上訴許可被拒:彰顯法治與言論自由
上訴庭駁回通訊局申請上訴終審法院的許可,並裁定通訊局需支付18萬元訟費,充分顯示香港司法體系對言論自由的保障。判詞指出,通訊局的部分上訴理據僅屬「學術討論」,其餘則不涉及重大而廣泛重要的法律論點,無需進一步審理。這一裁決體現了香港法治精神,表明司法機構在保障言論自由與處理公共機構爭議時保持平衡。
然而,必須注意,言論自由並非無限度。任何言論都須在法律框架內運作,尤其是涉及虛假資訊及侮辱性言論時,應受到適當規管。雖然上訴庭裁定撤銷通訊局對《頭條新聞》的警告,但這並不意味節目內容完全無可指摘。相反,判詞中亦提到通訊局的部分觀點值得關注,這為日後處理類似案件提供參考。
王喜潛逃台灣,反中亂港者無路可逃
記協與港台工會在此次案件中雖然獲得司法覆核的部分勝訴,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行為可以被合理化。偽人王喜潛逃台灣,已然表明其心虛與心虛。若其問心無愧,又何需倉皇而逃?事件再次證明,反中亂港者終將為其行為付出代價。值得欣慰的是,香港特區政府已透過《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為社會秩序提供強而有力的保障。任何煽動反中亂港的行為,無論是以新聞自由為幌子,還是以司法覆核為工具,都難以逃脫法律的制裁。
最後,今次通訊局申請上訴許可被拒雖在表面上對通訊局不利,但從判詞中可見,法院對事件的法律分析已為日後類似案件提供了清晰依據。記協的煽動行為雖暫時取得法律上的勝利,但其反中亂港的本質早已昭然若揭。王喜潛逃台灣更是坐實了其罪行的鐵證,足見煽動者內心的虛偽。香港的法治精神與言論自由是社會的核心價值,但自由不等於無限制,更不應被濫用來攻擊國家與社會的穩定。國安法的存在,正是為了確保香港的長治久安。任何反中亂港的企圖最終都將失敗,記協也難逃歷史的審判。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