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徹底失去全球領導地位|窮得只剩“制裁”和“加關稅”】

· 高松傑專欄
broken image

筆者身為一名香港青年,我站在香港這個有著獨特國際視野的舞台上,親眼目睹美國近年來的種種行徑,深切地感受到,曾經被視為科技大國、金融大國的美國,已然徹底喪失全球領導地位,如今似乎只剩下“制裁”和“加關稅”這兩張牌來苦苦支撐。

美國長期以“世界警察”的姿態肆意妄為,隨意對他國揮舞“制裁”大棒。為維護自身霸權,美國頻繁對伊朗、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實施經濟制裁。這些制裁讓被制裁國家經濟遭受重創,民眾生活苦不堪言,也嚴重擾亂了全球經濟秩序。以伊朗為例,美國制裁致使伊朗石油出口受限,經濟發展艱難,眾多基礎物資和藥品進口困難。普通民眾日常生活受到極大沖擊,醫療資源匱乏,基本生活物資價格飆升,社會民生陷入困境。

“加關稅”也是美國慣用的手段。特朗普1.0時期,美國對中國、歐盟、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大規模加征關稅,妄圖借此保護本國產業、縮小貿易逆差。然而,這種做法不僅未達預期,反而引發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破壞了國際貿易規則和多邊經貿秩序。各國為應對美國加關稅,紛紛采取反制措施,導致全球貿易規模縮減,世界經濟增長受阻。美國國內相關產業也未從中受益,消費者需承受更高物價,美國農業、制造業等行業因貿易摩擦訂單減少,大量工人面臨失業風險。

美國這些行為背後,是霸權思維和“美國優先”理念在作祟。美國一直試圖通過制裁和加關稅,將本國利益淩駕於全球利益之上,把國內矛盾和風險轉嫁給其他國家。但這種行徑只會讓更多國家看清其真面目,致使美國國際聲譽一落千丈,盟友也對其失去信任。曾經在國際事務中對美國亦步亦趨的部分歐洲盟友,在貿易問題上也開始對美國的單邊主義行徑表示不滿,不再盲目追隨美國決策。

在科技領域,美國曾佔據領先地位,如今卻企圖通過不正當手段打壓其他國家科技發展。美國以“國家安全”為借口,對中國的華為、中興等科技企業實施制裁。就拿華為來說,2019年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切斷華為與美國供應商聯系,谷歌也停止與華為合作,華為手機無法使用谷歌GMS服務。但華為並未被打倒,反而加大研發投入,2021年研發投入占全年收入的22.4%。華為推出鴻蒙系統,2022年搭載鴻蒙系統的華為設備達3.2億台,還利用衛星通訊技術實現手機與衛星直連通信,在折疊屏手機市場占據領先。華為的成功表明,美國制裁無法阻擋中國科技企業前進的步伐。華為不僅在技術上實現突破,還不斷拓展海外市場,在5G通信領域為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優質服務,其產品和技術的可靠性得到越來越多國家認可。

同樣,中國的DeepSeek也在AI領域強勢崛起。面對美國出口管制導致的芯片限制,DeepSeek采用創新軟件優化技術,短短幾個月就追趕前沿模型。這意味著美國的出口管制再也無法制約人工智能的進步,算法創新足以克服規模化定律。DeepSeek的快速發展,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贏得一席之地,也讓世界看到中國科技企業面對外部壓力時的創新能力與堅韌。

在金融領域,美元霸權地位曾是美國金融實力的象征。但近年來,美國為自身利益,頻繁利用美元國際地位對他國進行金融制裁,致使越來越多國家對美元信任度降低,紛紛尋求去美元化途徑。金磚國家在去美元化進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積極推動新支付系統體系建設,力求解開全球經濟長期被美元束縛的枷鎖。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這五個金磚國家,地域廣泛,經濟總量可觀,貿易往來頻繁。在美元隨意被用作制裁工具的背景下,金磚國家開始探索繞開美元的支付體系,降低對美元依賴,減少美國金融制裁對自身經濟的沖擊。

筆者認為這一新興支付體系有望打破美元在國際支付結算領域的長期壟斷,降低國際貿易中的匯率風險和交易成本,為全球經濟穩定發展注入新動力。在金磚國家積極推動去美元化和新支付體系建設進程中,香港擁有獨特優勢和廣闊參與空間。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成熟的金融基礎設施、專業的金融人才隊伍和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香港憑借高度國際化的金融市場,完全能夠成為金磚國家新支付體系與國際金融體系對接的重要節點。

一方面,香港的金融機構可以積極投身於金磚國家新支付系統的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助力提升支付系統的效率和安全性。憑借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先進經驗,為新支付體系提供諸如區塊鏈技術應用、跨境支付清算優化等方面的支持,促進金磚國家之間以及金磚國家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另一方面,香港可以作為金磚國家新支付體系的國際推廣平台,利用其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廣泛影響力和良好聲譽,吸引更多國際金融機構和企業參與到新支付體系中來,提升新支付體系的國際認可度和接受度。

美國如今在國際舞台上的種種表現,讓世界看清它已不再是那個能夠引領全球發展的國家。其一味依靠“制裁”和“加關稅”維護自身利益,只會讓自己在國際社會中愈發孤立,最終被時代淘汰。未來,筆者認為香港在祖國大力支持下,已由治及興,更有底氣和更好的發展機遇。“一國兩制”理念已升華為全人類的國際公共產品,香港要充分發揮這一制度優勢。在當下動蕩時期,香港要擔當起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重要橋梁和窗口的角色,與國際接軌。一方面要“內聯”,加強與內地的聯系與合作,在大灣區建設中,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與內地城市共建創新科技走廊,強化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地位。憑借香港完善的科研基礎設施和國際化的科研環境,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匯聚,與深圳、廣州等內地城市形成優勢互補,共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推動大灣區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另一方面要“外通”,借“一帶一路”東風,發揮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優勢,擴大國際貿易、航運、航空樞紐輻射範圍,提升國際影響力。通過參與“一帶一路”項目,香港的金融機構可以為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支持,航運企業能夠拓展業務版圖,貿易往來更加頻繁,進一步鞏固香港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地位。要順暢對接國際規則、規制、管理、標準,鞏固和持續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的“八大中心”定位,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和國際傳播中心,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為祖國廣交朋友,促進自身競爭力和經濟持續發展,助力祖國應對各種挑戰。利用香港國際化的媒體資源和專業人才,以生動、真實的故事展現中國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社會進步等方面的成就,消除外界對中國的誤解和偏見,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

總之,筆者認為美國的“制裁”和“加關稅”等霸淩行徑不過是其衰落的垂死掙紮。從楊潔篪的“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到王毅的“希望美方能夠言行一致,把改善中美關系的表態落到實處,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最後只能是好自為之”,充分展現出中國風骨,根本不畏美國。而我們中國香港在自身努力與國家支持下,必將不斷向前發展,擁有更為廣闊的未來。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