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惠及市民 為反而反缺乏理據】

· 港聞,KOL 精選
broken image

筆者:哪吒仔

行政長官李家超公布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主題是「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推出多項惠及民生的措施,實在令人期待。但是,有部分立場先行的組織,往往以環保及社區研究去包裝其反政府的政治立場,在施政報告公布後大肆抺黑,以不同歪理去誤導市民。

「本土研究社」在其社交平台發文,無的放矢地批評《施政報告》,包括抺黑近年的施政報告失去以香港為本的展望,更指市民對《施政報告》期待減少。於帖文中,「本土研究社」批評香港政府的經濟措施大多以模糊的「概念」包裝,反觀實際的提振措施則相對缺乏,是脫離本土經濟發展及未能關注零售業困境。另外,文中再批評香港零售業和飲食業凋零,全因香港政府只著眼於「搞活人流」,卻未有長遠政策應對消費降級,純粹減低烈酒稅根本無實際意義。文中指政策過於依賴北部都會區和強推明日大嶼,只會削弱香港的競爭優勢。長遠來說,香港政府選擇發債應對經濟逆轉後土地收入出現結構性財赤,無疑是令香港陷入更大風險。

而「長春社」亦在《施政報告》發表後於社交平台發文,指香港政府開拓生態旅遊有機會出現「重康樂輕保育」的意向,更警告要嚴控交通及評估南大嶼的旅客接待能力。此外,對於推進北部都會區,「長春社」則懶理經濟及社會發展,只顧及「保育先行」及批評除了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外,其他濕地保育公園未有任何詳情。「長春社」在文中亦指香港政府在垃圾徵費計劃暫緩後,在減廢回收的工作上毫無寸進,警告香港政府要盡快總結今年6月推出的《減廢回收約章》的工作成效。

事實上,以上的組織明顯是立場先行,根本未有全面了解《施政報告》便先行斷章取義,胡亂解讀。首先,香港政府在提振經濟方面,已說明「守正創新」是核心理念。一方面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的地位,同一時間會積極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包括大力推進低空經濟、新能源和數字貿易發展,這些發展方向將促進香港在全球經濟競爭中的優勢。加上,《施政報告》提出推動銀髮經濟及支援中小企業的「八招」,這些政策將有助於提升本地企業競爭力。還有,《施政報告》提出會進一步實施一簽多行,未來定必會有更多城市成為試點,有助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

而關於環境保育方面,香港政府已多次表明北部都會區已顧及對濕地及生態的保育,平衡社會的發展,整個發展藍圖清晰有序。加上,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均是長遠規劃,長達10至20年,帶來的經濟效益及民生利益亦是前瞻性及十分長遠的。加上,上述的發展項目亦非單靠香港政府一力承擔,以北部都會區為例,香港政府會考慮適時納入市場力量作合作模式,而北都合作屬於「耐性資金」,絕非追求短暫回報。另外,《施政報告》亦有大量針對住屋及醫療的政策,包括加速公營房屋供應及以「簡樸房」逐步取代劏房提升市民的居住質素。

翻查資料顯示「本土研究社」及「長春社」原來都是反政府常客。筆者為大家整理了由網上看到的公開資料,以便大家自行評論。首先,近年來最激進的「本土社」原來與激進反政府份子朱凱廸息息相關,根據一份「土地正義聯盟」的公開資料顯示,「本土社」為「土盟— 研究及教育部份」,兩者實屬關聯組織。當中亦清楚指出「土盟」志於組織抗爭,以協助、串連及深化各個游擊式危機社區運動,而「土盟」最出位人物就是朱凱廸,其過去反政府及違法行為眾多,而且愈演愈激,最終因「35+顛覆案」被捕,隨即認罪還押候判。在《香港國家安全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實施後,「土盟」似乎策略性地停止使用激進手段,改為透過旁支組織「本土社」繼續活動,以「研究」為名義,繼續借環保在社區中推動反政府政策思維。

近月「本土社」便舉辦所謂「北部都會區導賞團」活動,有參加的人士大呻「中伏」。皆因主辦方在整個活動向參與者灌輸偏頗、非客觀思想,反覆指北部都會發展會破壞環境,令郊遊慘變「洗腦團」。除此之外,「本土社」過往亦持續發表不同文章及所謂研究報告反對政府發展政策,包括反高鐵、反機場第三跑道、反新界東北發展、反興建蓮塘口岸等等,卻從來沒有如其他保育組織般提出任何專業建議平衡發展及保育。與「本土社」相比之下「長春社」的表現就較為低調,但歸根究底亦是一個帶政治立場的組織。在2019年黑暴時期,「長春社」曾聯同「土盟」等偽環保團體公開支持全港大罷工,形同煽暴撐亂。

平心而論,政府多年來積極推動環保政策,例如積極推動「減塑」,於4月22日起實施了管制塑膠產品新法例,禁止銷售及供應免費塑膠產品,並推廣可重用的替代品。絕對有助降低塑膠污染,為改善環境作出貢獻;在綠色運輸方面,政府訂立《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措施包括在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推動試驗各種電動公共交通工具及商用車等。

由此可見,政府一直致力平衡發展及環境保育,大家切勿墮入「攬炒式」 環保團體的圈套,誤被洗腦,一定要運用自己的智慧,作出批判性思考,辨識這些偽研究組織。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