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香港「簡樸房」規管制度|共築安居基石】
【完善香港「簡樸房」規管制度|共築安居基石】
![broken image](http://custom-images.strikinglycdn.com/res/hrscywv4p/image/upload/c_limit,fl_lossy,h_9000,w_1200,f_auto,q_auto/8491023/427624_651801.jpeg)
香港行政長官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宣布,以立法方式制訂住宅樓宇分間單位的出租制度,符合標準的單位將被命名為「簡樸房」。政府提出的「簡樸房」規管制度建議方案,內容涵蓋規管時間表、範圍、現存分間單位登記制度、「簡樸房」認證制度、居住環境最低標準、違法情況及罰則、上訴機制,以及執法方針及優次。自2024年12月2日至2025年2月10日期間,政府就該建議方案向持份者展開諮詢,誠摯歡迎各方獻計獻策。住房問題始終是香港社會關注的核心焦點,深刻影響著千千萬萬市民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感受。「簡樸房」規管制度的推行,無疑是改善基層住房條件、規範房屋租賃市場的重要關鍵之舉。要讓這一制度更加完善、切實可行,需要從多個維度深入思考,充分融合各方意見,進行全方位的完善。
一、精築居住環境底線
居住環境的好壞,直接牽動著居民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在空間規劃上,建議以人均5.5平方米作為基準,構建科學合理的分級標準。例如,可根據居住人數的不同,劃分不同面積區間,保障每一位居住者都能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每間「簡樸房」至少配備一扇外窗是硬性要求,以此保證新鮮空氣自由流通,陽光充分灑入屋內。對於有兒童或長者居住的「家庭友善型」單位,更要在細節上用心,配備獨立洗手間,方便特殊人群日常使用;安裝緊急呼叫裝置,一旦遇險能迅速發出求救信號,全力保障特殊群體的生活安全與便利。
安全是住房的首要考量。強制安裝獨立煙霧偵測器,使其能在第一時間感知火災隱患;配備相應的滅火設備,如滅火器、滅火毯等,以便在火災初期有效控制。嚴格依照消防條例規範電線走線,杜絕亂拉亂接電線的現象,從源頭上消除電氣火災隱患。每層樓的逃生通道必須保持暢通,禁止堆放任何雜物,定期安排專業人員對公共區域的防火設施,如消防栓、滅火器、疏散指示標誌等進行全面檢查和維護,為居民築牢生命安全的堅固防線。若單位存在共用廚房或浴室,要以書面協議的形式明確清潔責任歸屬,業主需定期聘請專業機構提供消毒服務,維護良好的衛生環境,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
二、優化執行保障機制
為確保「簡樸房」規管制度平穩落地,執行機制的優化至關重要。對於現存分間單位,給予2年的緩衝期至關重要。在這2年裡,業主可以按照相關標準,有序地改善房屋的硬件條件,避免租客在短期內被迫搬遷,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諧。對於暫時未能達標但不存在安全隱患的單位,可發放「臨時許可證」,允許其在一定期限內繼續出租。同時,政府提供低息貸款,幫助業主解決資金難題,助力他們完成改建工程。
在經濟激勵與懲罰方面,要做到賞罰分明。對合規業主,給予減免差餉或物業稅的實惠政策,讓他們切實體會到遵守制度帶來的好處,提高積極性。比如,在差餉方面,可根據合規年限逐年遞減徵收比例;在物業稅上,給予一定幅度的稅率折扣。對違規者,按單位面積提高罰款比例,大幅增強制度的威懾力。搭建匿名舉報平台,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手機應用程序或專門網頁,方便市民上報違規線索。簡化租戶舉證程序,租戶只需拍照留存證據,即可作為有效投訴材料,鼓勵大家積極參與監督。
跨部門協作是強化執行的有力保障。由屋宇署、消防處、社福機構共同組建聯合巡查小組,整合各部門的專業資源和執法力量。優先對高密度舊區的違規案例進行整治,這些區域往往問題多發、隱患集中。同時,整合現有的過渡性房屋資源,建立高效的調配機制,為因規管而需要搬遷的租戶提供臨時安置,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三、築牢租戶權益堡壘
租戶權益的保障,是「簡樸房」規管制度的核心目標之一。在租金管控上,明確規定租金必須低於同區私樓平均租金的70%,同時設定年度租金漲幅上限為5%,防止租金不合理上漲,讓租金在合理區間內波動。推行標準化租約,統一租約格式和條款,尤其是對租金、押金、租賃期限、雙方權利義務等核心內容進行規範,嚴格禁止業主收取超過兩個月租金的按金,維護租賃市場的正常秩序。
為低收入租戶提供租金津貼,緩解他們的經濟壓力。津貼標準可根據租戶的收入水平、家庭人口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定,做到精准補貼。將「簡樸房」租約納入公屋輪候計分制加分項目,激勵更多人選擇合規住房。例如,每持有一年「簡樸房」租約,在公屋輪候分數上增加一定分值。組建專責法律援助團隊,由資深律師和法律工作者組成,免費或低成本為租戶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在租務糾紛、業主逼遷等問題上,及時為租戶提供法律支持,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四、謀劃長遠政策藍圖
建立全面詳細的「簡樸房」資料庫,運用大數據技術,實時追蹤單位數量、租金變化、租戶流動等數據。每兩年對最低標準進行一次全面評估,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居民生活需求變化以及市場租金水平等因素,靈活調整相關政策。例如,若某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租金水平大幅上漲,可適當提高租金上限的比例;若居民生活需求向智能化、環保化方向轉變,則相應調整房屋的建設和改造標準。將認證制度與未來「劏房租務管制條例」有機融合,避免政策衝突,形成統一協調的住房政策體系。
鼓勵非政府組織、社企參與翻新工程,政府提供技術指導和資金補貼。比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為翻新工程提供設計方案、施工指導等技術支持;在資金上,根據翻新工程的難易程度和規模大小,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探索將閒置工廈、校舍轉化為集中式「簡樸房社區」,通過統一規劃、設計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借鑒新加坡組屋的成功經驗,打造集居住、商業、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社區,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五、拓寬公眾參與渠道
舉辦多語言地區工作坊,以尼泊爾語、烏爾都語、英語、印尼語等多種語言為媒介,向少數族裔租戶詳細解讀政策。邀請政策制定者、專家學者現場答疑解惑,保證政策信息精準傳達。製作VR示範單位,運用虛擬現實技術,讓居民身臨其境地感受合規與違規單位的差異。例如,通過VR技術,居民可以在虛擬環境中自由穿梭,查看房屋的空間布局、安全設施等,增強對政策的理解和認同。
設立業主、租戶、NGO三方常設計諮詢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評估執法成效。廣泛收集各方意見,為政策的調整和完善提供依據。在諮詢期結束後,及時公布「意見回應書」,逐條詳細說明建議採納或拒絕的理由,增強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六、強化社區監督力量
委託「關愛隊」成員擔任義務監察員,開展系統的消防、結構安全等基礎知識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消防設施的使用方法、常見結構安全隱患的識別等,使其具備識別違規行為的能力。監察員定期對轄區內的「簡樸房」單位進行抽樣巡查,一旦發現違規行為,立即拍照存證、填寫詳細的巡查表格,並直接通報相關部門。政府為監察員提供巡查工具包,包含測量儀器、安全標準手冊等,同時建立法律諮詢後盾機制,為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法律問題提供及時解答。按成功舉報案例的數目,向關愛隊撥發小型社區建設基金,用於支持社區的公益活動和發展項目,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開發匿名舉報App,支持上傳違規照片、視頻,方便市民快速上報違規線索。設立24小時多語言電話熱線,配備多語言服務人員,保證不同語言背景的市民都能順利舉報。在區議會、圖書館等場所設置舉報信箱,由社工定期收集信件,及時轉介給相關部門。立法禁止業主報復舉報租戶,對報復行為加重處罰。對提供重大違規線索者,給予獎金或公開表揚,消除舉報人的後顧之憂。
七、夯實監察執行根基
建立高效的「社區監察—部門執法」聯動系統,關愛隊的巡查報告能夠即時同步至屋宇署、消防處等相關部門。相關部門必須在14日內向監察員或舉報人回復處理進度,做到信息及時反饋,提高執法效率。地政總署對重複違規的「黑點」單位,優先啟動收樓程序或採取釘契等強制措施,形成有力震懾。
每月定期公開各區違規舉報數量、處理率、典型案例,在隱去個人敏感信息的前提下,向社會公開執法詳情。設立「簡樸房合規指數」地圖,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在電子地圖上清晰標注已認證的「簡樸房」單位和曾被檢舉的樓宇位置。租戶在尋找住房時,可通過查看地圖,避開存在風險的房源,保障自身權益。
為監察員、市民舉辦工作坊,邀請專業人士教授識別常見違規知識。例如,講解非法間隔、逃生通道堵塞、電氣安全隱患等方面的識別要點和應對方法。製作《租戶權益手冊》,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圖文並茂的形式,說明舉報流程、自救措施以及租戶在租賃過程中的各項權益,提高居民的監督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八、實現機制協同融合
將社區監察員納入跨部門聯合巡查小組,充分發揮其對社區熟悉的優勢,與各部門形成工作合力。舉報平台收集的數據整合進「簡樸房」資料庫,為政策調整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在租約中附帶監察員聯絡信息,方便租戶在發現問題時及時聯繫,與租金透明度機制相配合,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管網絡。
國家領導人早前視察香港時發表重要講話,其中提到希望香港新一屆特區政府切實排解民生憂難,指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是香港最大的民心之一。由行政長官李家超領導的新一屆特區政府不負期望,多策並舉,過去一年香港的土地房屋供應明顯改善。然而「簡樸房」規管制度的完善,需要政府、業主、租戶、社會組織等各方攜手並進。以保障居住安全為底線,以提升生活品質為目標,在規範市場秩序的同時,兼顧基層住戶的負擔能力。將「簡樸房」作為過渡性的重要舉措,持續加速公屋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住房難題。借助社區監察力量,推動居民參與共治,構建更加和諧、宜居的住房環境,讓每一位香港市民都能在這片土地上安居樂業,共享發展成果。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