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的士罷駛風波:誰在為香港的交通未來買單?

2025年2月18日

近日,高德打車進軍香港市場,為市民帶來更多出行選擇的同時,也引發了的士業界的強烈反彈,甚至醞釀罷工。這場風波,表面上是傳統行業與新興科技的競爭,實質上卻是一場關於壟斷、利益與公眾福祉的博弈。的士業界發起罷駛,聲稱是為了抗議「白牌車」搶生意,維護自身權益。然而,深入分析便可發現,這場罷駛行動背後,隱藏著既得利益者精心策劃的利益維護行動。

香港無線電的士聯誼會主席黃羽庭為這場罷駛行動的幕後推手。據了解,黃及其家族持有超過100個的士牌照,身家早已過億。作為壟斷利益的代言人,黃自然不願看到網約車的出現,因為這將直接威脅到他的個人利益。黃一方面打著「維護業界利益」的旗號,煽動的士司機參與罷駛;另一方面,卻暗地裡抬高車租,將罷駛造成的損失轉嫁予其他司機。

近年來,網約車的興起,打破了的士行業的壟斷格局,也導致的士牌照價格大幅下跌。這觸動了牌照持有人的利益,成為他們發起罷駛的導火索。然而,的士牌照價格上漲時,牌照持有人並未將利潤回饋社會;如今價格下跌,卻要求政府出手干預,保護其利益,這顯然是不合理的。罷駛行動不僅影響了市民的出行,也損害了租車司機的生計。這些司機每天辛勤工作,僅能勉強維持生計;罷駛意味著他們將失去收入來源,陷入經濟困境。而那些擁有大量牌照的車行和牌主,卻可以安坐家中,坐視司機們掙扎求存。

與的士業界的抗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廣大市民對網約車的出現持歡迎態度。網約車不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出行選擇,還通過競爭機制,推動了整個交通行業服務質量的提升。香港的士服務長期為人詬病,拒載、繞路、亂收費、服務態度差等問題屢見不鮮。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的士牌照制度的壟斷性,導致行業缺乏競爭壓力,服務質量難以提升。

香港的士牌照制度長期存在弊端。永久牌照制使得牌照持有人可以永久壟斷市場,並通過出租牌照獲取高額利潤。這種制度不僅導致承租司機面臨沉重的經濟壓力,也使得的士服務質量難以提升。網約車的出現,打破了的士行業的壟斷,為市民提供了更多選擇。網約車平台通常會對司機進行評級,乘客可以根據評價選擇服務,這有助於提高服務質量。此外,網約車還支持多種支付方式,提供實時定位等功能,為乘客帶來了更便捷的出行體驗。

最後,引用特首李家超今日(18日)在行政會議開會前見記者所回應的士罷駛行動時的說話,他表示任何激烈行動不能成功解決問題,不得民心,傷害市民利益,並坦言:「的士服務要改善、網約車平台要規管、非法白牌車要打擊。」,我們要清晰明白罷工行動不能成功解決問題,只會損害香港整體利益。大家應該堅守立場,維護公眾利益,打破壟斷,推動香港交通運輸行業的健康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讓市民享受到更便捷、更優質的出行服務,才能讓香港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