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中國對外輸出鐵路技術】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3年12月1日

要發展一個地方,首先要發展交通網絡,這是每個國家政府都認同的事情。因此,孫中山在1911年建立中華民國之後,便定下建設全國15萬公里鐵路的目標。可惜,由於中國近代戰亂頻繁,例如日軍侵華、國共內戰等等,導致他的目標遲遲未能達成,而中國仍然長期處於欠發展並貧窮的狀態。相反,日本在二次大戰之後,得到美國的技術支援,在1964年興建了第一條高鐵東海道新幹線,並成功發展國家經濟,超越當時東亞各國。

有見及此,中國在1978年推行改革開放之後,鄧小平立即訪問日本,除了跟政界人士會面之外,更特意參訪日本高鐵,嘗試乘搭「子彈火車」。當他回到中國後,便指令國務院鐵道部加快興建全國鐵路網的計劃。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最終在2013年建成15萬公里鐵路,完成孫中山的夢想,而中國的經濟也同時發展起來,成為擁有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第二位的國家。到了2018年,中國是世界擁有最長高速鐵路的國家,已超過其他國家鐵里程的總和,佔全球總里程60%。

《孟子˙盡心上》記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中國在高鐵建設位列全球領先地位,於是在2013年便向國外輸出高鐵技術。當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哈薩克斯坦,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並於同年於印尼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一帶一路」倡議之中,中國向外輸出高鐵技術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項目。

其實,中國幫助其他國家興建鐵路不是一件新事情,早在1840年代,美國為了發展西部地區,國會便計劃修築鐵路橫貫東西兩岸。到了1860年代,當時「南北戰爭」結束,國內百廢待興,政府需要向西部運送大量物資,而時任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便批准「太平洋鐵路法案」,並在1863年動工。

起初,鐵路公司打算招聘5000名鐵路工人,但最終只有幾百名白人應徵,於是鐵路公司便將目光轉投人口龐大的中國勞動力。鐵路公司的總承包商克羅克(Charles Crocker)表示:「中國是能夠修建萬里長城的民族,當然也能修建鐵路。」最後,美國太平洋鐵了前後顧用了15000名華工,花了6年時間,興建了3000多公里的鐵路,貫通了美國東西兩岸,加速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到了今天,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興建鐵路。例如:2011年開通的「中歐班列」,2021年開通的老撾「中老鐵路」,2023年開通的印尼「雅萬鐵路」。另外,中國在2023跟多國簽定協議,計劃為這些國家興建高速鐵路,包括柬埔寨,以及塞爾維亞等等。

高鐵加速了區域經濟發展,帶來很多好處。第一,高鐵方便了人們出行。有了高鐵,中國春運壓力極大緩解,鄉愁不再遙遠,回家之路更加順暢。第二,高鐵路帶來「同城效應」,促進了沿線城巿的交流與發展。第三,高鐵催生了旅遊新業態。人們能夠乘坐高鐵去旅遊,同時可以看到沿途風景,提升了旅遊業發展。第四,高鐵有助精準扶貧。中國西部地區的高鐵發展迅速,極大地促進了邊遠貧困地區濟社會發展,方便了沿線群眾出行,促進了農產品銷售和招商引資,使沿線人民脫貧致富。第五,高鐵使國家更具發展的活力,四通八達的網絡以更快的速度賦能予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等一切生產要素。人們的聯繫變得緊密了,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也提高了。

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在建設高鐵方面當然不能缺席,並於2018年開通了「廣深港高速鐵路」,連接了全國「八橫八縱」的高鐵網絡,與澳門以及九個內地城巿,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讓香港再度起飛,成為國際商貿中心,發揮物流業作為四大經濟支柱的力量,讓香港繼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並發展成為中外交流的重要橋樑。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