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航空難|67條生命背後|暴露的究竟是什麽?】

· 高松傑專欄
broken image

美國華盛頓里根機場附近1月29日晚發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疾首的空難。一架載有3人的軍用直升機與一架搭載64人的美國航空民航內陸客機在空中相撞,隨後墜入河中。當局搜尋到多具遺體,最終確認機上67人全部遇難。目前,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已找到客機的飛行數據記錄儀和駕駛艙語音記錄儀,也就是俗稱的“黑匣子”,並將其送往實驗室評估。

這起嚴重的民航空難,讓全球為之哀痛,更讓人心生憤怒。這憤怒,源於空難背後重重疑點。天氣晴朗,為何軍用直升機與內陸客機還會在空中相撞,且無人生還?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統為何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一名管制員為何要同時負責監管直升機和指揮飛機起降,是人手不足,還是管理上混亂不堪?FAA一直強調安全至上,卻出現如此嚴重的疏忽,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再看那架軍用直升機,訓練飛行時為何會與客機相撞?國防部長承認訓練出錯,那為何不提前做好風險評估和防範措施?軍用飛機難道不用嚴格遵守空中交通規則?為何會在關鍵時候出現在客機航道上?美國總統特朗普質疑機場控制塔人員犯錯,還將矛頭指向了上屆政府,認為是他們降低了航空交通控制人員的入職要求。這究竟是政治鬥爭的借口,還是確有其事?事故發生前,機場塔台人員詢問直升機是否看到前方客機,卻沒及時采取有效行動,又是為何?為何總是在事故發生後才追究責任、調查原因,而不能提前做好預防和準備?

美國,常以大國自詡,在航空安全管理上卻漏洞百出,此次空難的諸多疑點,將其管理體系的混亂暴露無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在航空等交通領域的安全管理堪稱楷模。香港擁有先進高效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嚴格的人員培訓和管理機制,每位管制員都能在崗位上精準、專業地履職,不會出現一人身兼數職導致顧此失彼的狀況。香港機場管理局對航空安全把控極為嚴格,從航班調度到地面保障,從人員資質審核到設施設備維護,每個環節都有完善標準和流程,為航班安全起降築牢了堅實基礎。

在《2024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中,香港排名全球第四。這不僅是對香港港口條件、航運服務的認可,更是對其安全、高效管理的高度肯定。香港作為全球最繁忙且高效的港口之一,憑借理想的港口條件、優質的航運服務業群和優良的營商環境,廣受國際認可。其船舶注冊總噸位位居全球第四,香港注冊船舶在全球港口國監督滯留率極低,以優質聞名國際。事實勝於雄辯,香港在國際航運領域的安全管理和整體運營水平,是許多所謂大國都難以望其項背的,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堅如磐石,優勢無可替代。

67條鮮活的生命消逝在這場本可避免的災難中,尤其是其中兩名中國公民,實在令人痛心。在此,對遇難者表示沈痛哀悼。希望美方盡快核實情況,正式向中方通報,為遇難者家屬提供必要的協助和慰藉。也期望美方從這次事故中吸取血的教訓,加強空中交通管制,讓類似的人禍悲劇不再上演。我們期待一個真實、客觀的調查結果,給遇難者和全世界一個交代。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