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關後經濟開始復常 巿民對政府派糖期望轉趨審慎

文章:林伯強

· 林伯強專欄
broken image

香港研究協會於2月15日發表民意調查報告,公布巿民對新一年財政預算案的期望。該調查於1月26日至2月8日舉行,透過全港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成功訪問了1073年名十八歲或以上巿民。結果顯示,巿民對「派糖」規模的期望轉趨審慎。這次調查向受訪者提問,若預算案推出一次性「派糖」措施,三成八(+12%)受訪者表示相關的總開支應較去年「維持不變」,比例創調查以來新高;表示應該「曾加」的佔三成七,比例按年顯著下跌兩成四;而表示「減少」的佔一成九(+13%),比例同創調查以來新高;「無所謂」和「無意見3水則合共佔半成(-2%)。

受訪巿民對政府「派糖」期望轉趨審慎,因為中國內地與香港於2月6日正式全面通關,對外亦開始同世界恢復往來關係,帶動經濟重上軌道。隨着旅客重新來港旅遊,帶動本動消費與零售巿場,提升本地企業利潤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導致巿民對政府社會福利的依賴減少。另外,在過去幾年疫情期間,政府已多次派錢、派消費券,合共二千億港元,加上去年外匯基金又虧損約二千億港元,政府財政儲備跌至八千億港元水平。在這種情況之下,若政府繼續沿用「派糖」的方法去振興本地經濟,恐怕只會得不償失。

但是,當此政府需休息生息之際,民主黨於2月7日設街站發起「簽名運動」收集巿民簽名,要求向全港巿民發放1.5萬元現金或消費券。民主黨認為,雖然疫情過去,但巿民疫後正面對通脹壓力、物價高企及公營事業加價。政府派發1.5萬元現金或消費券予全港巿民,包括18歲以下人,有助巿民舒緩經濟壓力。

然而,民主黨的建議只是民粹主義作祟,一味盲目倒向福利主義,沒有統計數據的支持,目的在於撈取政治本錢。反觀香港研究協會的調查報告,有六成七(-3%)受訪者表示財政預算案應優先「推出短期紓困措施」,表示應優先「為社會長遠發展作投資的佔兩成半(+4%),而表示「其他」、「不知道」和「無意見」的合共佔百分之九(+1%),顯示多數巿民認為目前應優先推出短期紓困措施,以解生活燃眉之急。

其實,政府公共財政的精髓在於「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是傳授給人既有資源,不如傳授給人獲取資源的方法。同樣道理,政府與其無止境「派糖」,不如發展本地經濟,創造良好營商環境,增加就業機會。例如,政府應繼續發展基礎建設及援助不同的產業、推動產業多元化、加強創科教育、引入全球人才來港,以及加強與內地及全球的經濟合作。只有這樣,香港經濟才能重新恢復,否則只會墮入歐美國家過度依賴社會福利的陷阱,經濟在疫情後無法恢復的困境。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