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生為何同情巴勒斯坦?】

國際新聞

· 港聞
broken image

其實美國Z世代對以色列的好感不強,他們在目睹近期的衝突後會感到憤怒,特別是當他們的政府成為這場衝突的支持者時。你認為這種情況可能導致美國大學校園上反戰示威的激增。大學校園經常是學生表達政治觀點和參與社會運動的場所。學生在校園中有機會聚集在一起,分享彼此的觀點,並組織集體行動,以表達對特定議題的關切或不滿。然而,具體情況仍然會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包括學生的個人信念、校園文化、學校政策等。並不能預測一個特定事件是否會引發全國大規模的反戰示威。

在美國,言論自由和示威權利被視為憲法所保護的基本權利。根據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人們有權利自由表達他們的意見,無論是通過言論、出版、集會還是請願政府。這意味著人們可以在公共場所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包括參與和組織示威活動。

美國大學校園內的學生和平反戰示威,當中除了有學生同教授被逮捕外,還有現場採訪記者都被警方逮捕,美國政客指稱示威者為「暴徒」;最諷刺的是,2019年的香港黑暴,對香港社會造成嚴重暴力破壞,美國政客卻大肆宣揚美化暴徒為「勇武」,事件正正暴露出美國政客的虛偽、雙重標準的醜陋面目。

老實說,美國示威活動情況相比香港2019年黑暴十分之一都沒有,美國有良知的學生呼籲巴以和平,竟遭美國警察鐵拳暴力對待以及無理拘捕,充分體現美國的偽善和雙重標準,「民主自由都是假的,只有美國利益最優先」。事實一再證明,所謂的美式「言論自由」,不過是政府控制輿論、維護自身利益的工具。

在美國大學不同的示威事件中,美國政府和媒體對示威者的態度和用詞可能存在差異。這反映了不同政治立場和利益的影響。美國政客和政府官員常常根據自己的政治立場來解釋和評論示威活動,存在偏頗和雙重標準的情況。

美國政府對以色列的支持和學生們對巴勒斯坦的聲援,這是一個涉及國際政治和人權問題的複雜議題。中東地區的巴以衝突涉及到歷史、宗教、領土爭端以及人權等多個方面的問題。美國大學生為何同情「巴勒斯坦」?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