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文化即將再度成為整個世界關注的焦點。你看看前些年我們力推的那些東西,例如孔子學院、唱戲、民族舞、毛筆字、圍棋,這些東西我們都曾花了很大代價去推廣,可是結果卻石沉大海,無人問津。例如,美國因要全面禁制中國,在2023年便關閉了104所孔子學院,只剩14所仍苟延殘喘。雖然中國做了很多文化推廣,但中華文化的關注度並沒有獲得明顯的提升。這種局面維持了一段很長時間,一直未找到破局的道路,直到最近幾年,局勢才徹底發生改變。隨着三件現象性事件生,中華文化再度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
第一,外國人湧入「小紅書」事件。這件事是TIKTOK事件的延續,其本質上都是去中心化媒體的崛起,打破了美國對全球輿論的控制,導致大量外國人接收到中國相關信息。「小紅書事件」是全球輿論巿場一個非常重大的轉折點,而且小紅書現在還成為了外國人學習中國文化的大學堂,還有外國人開始自學中國古詩詞,例如《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外國網民甚至會詢問中國人這些詩詞背後的意境。在外國網民和中國人友好交流的過程中,他們突然發現原來中國人並不像西方媒體宣傳的那樣古板與木納,反而中國人是幽默熱情,並且比西方人開放包容。中國人會熱情教導外國人不要吃太多糖,多喝熱水;不要熬夜,要注意身體健康;中國網民甚至會手把手地教外國人製作養生雞蛋羹。
在小紅書這個平台上,外國人發現弓中國另一面,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瘋狂地湧入中文互聯網。根據數據統計,現在大量美國人正在主動學習中文,普通話的學習人數激增了216%,而且這種趨勢還一直擴大。越來越多美國人開始繞開第三方,直接跟中國人聯繫。在剛剛過去的春節裡,大量外國人通過各種渠道,觀看了中國春晚節目。他們在小紅書上學習包餃子,學習寫揮春、使用筷子、包利是。甚至有外國網民用外國食材製作春節大餐,並拍成視頻廣在網絡傳開去。由此可見,TIKTOK和小紅書在文化輸出方面的影響力,抵得上過去十年相關部門的努力,讓中華文化傳揚海外。
第二,中國開放144小時入境免簽證政策。大量外國人來到中國之後,他們看到了一個文明發達且開放的中國。當他們回到本地,就會和親友交談,把自己在中國見過的風景、吃過的美食、體驗過的高科技全部講述一遍。另外,有很外國人到訪中國,他們都是一些外國網紅,自己本來就有幾百萬粉絲。所以,當他們把視頻發送出去的時候,就是在給中國文化免費宣傳,對於中國文化輸出有很大的作用。有見及此,國務現正不斷增加免簽證國家的數目,因為文化傳播只需要打開一條通道。現時中國對四十多個國家免簽證,而這些國家則成為中華文化的潛在傳播地方,而文化融和又是旅遊商易和經貿合作的前題。所以,中國的文化旅遊與文化經濟,將會是一項重大的熱點議題。
第三,「黑悟空」電腦遊戲在全球風靡。隨着「黑悟空」遊戲登上全球第一位,跟着這款遊戲一起傳遍世界各地的還有《西遊記》、中國神話體系、中國山川地理、中國歷史建築、中式美女的審美標準等等。有些外國網民評論:「我在玩「黑悟空」遊戲之前,以為孫悟空是日本動漫《龍珠》的角式,可現在才知道孫悟空原來起源於中國。另外,最近中國動畫《哪吒2》在全球大熱,美國在2月8日進行首映,但在放映前已經在北美洲點燃了一波現影熱情。北美洲電影院的預售場非常火爆,入座率達九成以上,多個熱門場次全部售罄,一票難求。甚至有外國網民為了觀看《哪吒2》而翻牆到中國網域,看完後評論這是他們看過最好的動畫,完全可以媲美迪士尼和彼思動畫。
總括而言,文化傳播需要載體,硬推只會引起大家抗拒,但如果改換另一種方式,例如用優秀電腦遊戲或電影去推廣,便能潛移默化地引起大家的興趣,而文化的輸出便順其自然地進行。所以,中華文化靠着本身五千年深厚的底蘊,加上現代網絡與包裝,一定能傳揚海外,讓中華文化成為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優秀文化。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