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氏民調的真相:政治操弄的工具】

筆者:天行健

· 港聞
broken image

近日,國安處再次帶走「香港民意研究所」的負責人鍾庭耀,因他涉嫌協助通緝犯鍾劍華。「鍾氏民調」以其鮮明的政治指向性而受到廣泛關注,然而,它的運作模式卻引發了各界的質疑和批評。許多人認為,這些民調假借「學術」的外衣,實則是對民意的操弄與誤導。

鍾庭耀的操控與假數據
鍾庭耀無疑是「鍾氏民調」的真正操控者。他利用虛假數據來包裝其政治目的,混淆香港民心。「鍾氏民調」是以假民調之名,行政治操弄之實。「鍾氏民調」的運作中存在多重問題,使其結果缺乏可信度。首先,該調查並未遵循隨機抽樣原則,而是在特定群體中進行調查,導致結果無法真實反映社會的多元意見。此外,鍾氏民調在結果處理上自創標準,未剔除極端評分,造成的評分不具真實意義,甚至引發學術界譁然。再者,調查路徑的限制使受訪對象選擇狹窄,例如2021年一民調聲稱訪問6,400人,但超過5,400人自稱為「非建制人士」,結果因此被質疑。而在進行身份認同調查時,將「香港人」與「中國人」並列,試圖灌輸錯誤觀念,這些做法顯示出鍾氏民調的政治傾向和誤導性,進一步削弱了其學術性。

鍾劍華的煽動與誤導
而鍾劍華,曾任香港民研副行政總裁及理工大學助理教授,長期利用其學者身份,於社交媒體及公開場合煽動仇恨,誤導市民。回顧2019年黑暴期間,他毫不避諱地將警察稱為「暴徒」,並號召市民走上街頭,激化社會矛盾。更有甚者,他多次呼籲外國對香港和中國施加制裁,甚至在2024年大肆宣揚「港獨」。

外國資金的操控背景
鍾庭耀亦是反中亂港勢力的助推器,他屢次被質疑收受外國資金,這樣的背景讓人對他的「民調」結果產生深深的懷疑。早在2004年,他就承認接受了「美國民主基金會」和「美國國家民主研究所」(NDI)的資助,而這些組織向來被視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白手套」。在2012年立法會選舉期間,更有消息人士透露,「鍾氏民調」接受了「英國網絡觀察基金會」的5萬英鎊資助,用於進行民調。2018年,鍾庭耀的民調問卷更被揭發受NDI的策劃操控,顯示出他在製造虛假「民意」上的明顯傾向。這種利用外國資金和勢力來操弄民意的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香港的社會信任,也使其「民調」成為反中亂港勢力的政治工具,令人不齒。鍾庭耀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在為分裂國家和社會撕裂提供滋生的土壤。

反中亂港的陰影
在香港這片承載著歷史與希望的土地上,鍾庭耀與鍾劍華二人猶如陰影般存在,無時無刻不在為反中亂港的勢力提供支持。他們的所作所為,早已超出了學術的範疇,成為了政治操控的工具。

這對搭檔屢次站在暴徒一方,利用假民調為非法行為辯護,製造社會的撕裂。他們甚至不惜接受來自激進分子的資助,進行所謂的「民意調查」,這樣的行徑令人髮指,讓人不禁質疑,這樣的「學者」何以在學術界立足。

抵制操弄與誤導
隨著國安處對他們的調查深入,這些惡行終將曝光於光天化日之下。市民對他們的真實面目也越發清晰,這樣的機構只會在自取其辱中走向滅亡。鍾庭耀與鍾劍華的操控手法與假數據,無疑是對香港社會的毒害,他們的存在只會進一步加深分歧,削弱社會的凝聚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必須保持清醒,抵制他們的操弄與誤導,堅定捍衛香港未來。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