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垃圾徵費該停?】

· 大衛sir專欄
broken image

香港垃圾收費應該停啦!先見其弊,未見其利。老實說,我覺得這次的重點與2018年推出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草案》大相徑庭,又唔知道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知唔知呢?我覺得減排應該由「源頭做起」!

謝展寰於1月24日在立法會回應時表示「政府制定6個月適應期,時間不短,如有需要的話,可考慮延長。」

陳學鋒議員擔心市民對計劃細節感到模糊;陳穎欣議員提出有管理公司提前增加管理費,令市民「未收費先被打六十大板」;何俊賢議員亦提出,市面斂財手法層出不窮,若然管理公司以「苦力」名義收費,市民隨時淪為待宰羔羊「任人劏」。陳紹雄議員關注回收服務網絡不足,只有45個「綠在區區」和回收便利店、140個回收流動站,營運時間過短,難以配合回收。

2018年,包括綠領行動、綠色力量、地球之友、綠色和平等7個環保團體歡迎黃錦星提交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草案》予立法會審議。並表示拖延14年,特區政府終於宣佈將垃圾徵費草稿提交立法會審議。當年提到特區政府要在全港組織300人「外展隊」,而且要提供專責訓練,而且要即場指導及協助政策宣傳提升公民減廢意識。特區政府是否有此政策?

當初環保團隊還建議特區政府要確保有足夠前線人員進行外艱、教育、執法、協調和檢討工作,對應法例實施前期過渡需要和持續跟進減廢工作。特區政府又是否有此政策?

當年政府亦提出加設「專款專用」機制,擺脫市民一直感覺垃圾徵費就是向市民「打荷包」的錯誤信息。環保團體亦樂見政府先投放3至4億加強減廢和回收工作。但是謝展寰局長亦未見有加以說明,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謝局長是否可出來解說呢?

而當年所提出的「中央收膠」先導計劃,最主要是為公私營住宅、學校、公營機構等收集棄置塑膠作進一步處理。目前全港只有185個,遠遠未足夠推動回收率。這幾年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網絡,回收系統仍然不足。急就章做「垃圾收費」到底是為甚麼?是為了KPI嗎?

特區政府提及推動宣傳教育仍未到位。有區議員友人告之,謝展寰局長和其同事,不願逐區落區進行解說工作,有怠政之嫌。解說宣傳未到位,又怎能服眾,又如何可以做到精明減廢慳荷包呢?

再者,如果真的要從源頭減廢,應該從商家著手,立法要求生產商及商家在生產過程減手過度包裝或採用更環保的包裝方式,這不是更可令垃圾減少?不知特區政府是否有此立法計劃?

2021年,政府亦提出會設18個月準備期,會在一段時間免費為市民提供指定垃圾膠袋,而在食物業方面,政府會為業界收集已經妥善分類的廚餘,運往廚餘回收設施,業界不用支持費用。現在呢?政府只計劃首6個月向三無大廈、公屋住戶免費提供垃圾袋。有解釋為什麼會縮短嗎?

這些都是冰山一角,更遑論通脹會否因「垃圾收費」而加劇!又會否如2019的《逃犯條例》一樣,令到有心人借機破壞香港得來不易的「由治及興」、「繁榮安定」。 

若只是為了追求KPI,而令到市民有機會再一次陷入分化危機,值得嗎?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