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勢不可擋 的士業界罷工背後私利之爭】
【網約車勢不可擋 的士業界罷工背後私利之爭】
筆者:哪吒仔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網約車服務迅速崛起,成為全球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香港,高德打車的進駐為市場帶來了新的變革,同時也引發了的士業界的強烈反彈。近日的士業界不滿「高德打車」提供非的士網約服務,並威脅若政府在2月19日前未有回應,將於3月5日發起為期至少五天的罷工行動,事件在社會引發廣泛討論。
筆者認為的士業界計劃發起罷工行動,表面上是為了抗議網約車的競爭,但實際上更多是車行及車主為維護自身利益而採取的手段。香港的士牌照制度長期以來存在許多爭議,特別是的士牌照的永久制,使得牌照持有人可以永久擁有的士牌照,並通過出租牌照獲取高額利潤。這種制度導致承租司機面臨高昂的租金壓力,卻無法從中獲得相應的回報,從而影響了服務質量。
近年的士牌照價格大幅下跌,這成為的士牌照持有人發起罷工的理由之一。然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投資失利需要個人承擔責任。正如的士牌照價格飆升時,牌照持有人並未將利潤回饋社會,如今牌照價格下跌卻要求政府介入保護其利益,這種做法顯然缺乏合理性。更重要的是,罷工行動不僅影響了市民的出行,還對租車司機的生計造成了嚴重打擊。這些司機依賴每日的收入維持生活,罷工將使他們陷入經濟困境,而車行及牌照持有人卻未必受到同等程度的影響。
與的士業界的抗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普遍市民對網約車的出現持支持態度,認為網約車的引入不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出行選擇,還通過競爭機制推動了整個交通行業的服務質量提升,希望政府能夠立法規管網約車,使其在香港合法運行。
事實上,香港的士服務一直存在不少問題,例如亂收費、服務態度欠佳、車輛老舊等。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的士牌照制度的壟斷性,導致行業缺乏競爭壓力,服務質量難以提升。網約車的出現正好填補了這些問題,不僅提高了服務質量的透明度,還為市民提供了更多靈活的選擇。例如,乘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選擇不同價位的服務,從經濟型到高端專車,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支持多種支付方式,包括電子支付、信用卡及現金,為乘客提供更多便利;允許乘客設定多個目的地,靈活調整行程安排,這些功能在傳統的士服務中難以實現。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旅遊勝地,智慧城市的建設不僅能提升城市運行效率,還能增強市民的生活質量。網約車作為智慧交通的一部分,應該成為這一願景的助推器。再者,網約車全球普及已是大勢所趨。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網約車已經成為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在中國內地,滴滴出行等平台也廣泛應用於各大城市;在美國,Uber和Lyft等網約車平台已經成為主流交通工具,這些成功的例子證明通過有效的監管和制度創新,可以平衡傳統的士與網約車之間的競爭關係,確保了市民的出行選擇多樣化。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早前表示,的士行業的革新以及規管網約平台刻不容緩,預期將會要求平台公司負責監管司機的表現、需在港註冊及獲政府發牌。她期望規管網約平台能為乘客帶來更便捷的召喚服務,亦可就司機的表現評分。有關言論反映政府與時並進,期望能為香港的交通運輸體系注入新的活力,能讓市民和旅客的出行變得更加便捷、安全。
的士業界的罷工行動雖然短時間內會為乘客帶來不便,但這一行動只會讓社會更加深刻思考的士牌照制度的根本問題。筆者認為通過合理的規管和制度創新,香港可以在傳統的士與網約車之間找到平衡點,實現交通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惠及全體市民。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