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主黨中委會召開會議討論解散一事,引發香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此舉不僅促使社會各界回顧該黨的發展歷程,更引發對其走向解散的深層思考。這一消息的傳出,正正反映出民主黨在香港政治版圖中日漸式微的現實。
民主黨源於1994年「港同盟」與「匯點」的合併。作為香港回歸後的主要反對派政黨,該黨曾在立法會和區議會擁有重要席位。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該黨逐漸偏離為民謀福的初衷,轉而走上與中央及特區政府對抗的道路。自回歸以來,民主黨在立法會中頻繁使用拉布等手段阻撓施政,採取極端政治手段影響議會運作,嚴重損害香港法治和管治秩序。這種行為不僅背離了民主政治應有的理性討論與協商精神,更令香港社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民主黨劣跡斑斑 惡行累累
在2019年的黑暴中,民主黨的表現更是引發諸多爭議。多名核心成員參與「35+顛覆案」中的「非法初選」,與反中亂港勢力勾結,其行為已然超出正常政治活動的界限,最終有多名民主黨成員因被判刑,當中包括胡志偉、黃碧雲、尹兆堅及林卓廷等人,刑期從4年1個月到6年9個月不等。更有甚者,如許智峯等人選擇棄保潛逃,這些行為不僅暴露了該黨的政治立場,更凸顯其對法治的漠視。
解散是必然
民主黨的問題絕非一朝一夕形成。長期以來,該黨打著民主旗號與中央對抗,漠視民生實際需求,與外部勢力勾連,嚴重破壞「一國兩制」的實踐。這種行為導致其逐漸失去市民的信任和支持。在近年的選舉中,民主黨的立法會和區議會席位均已歸零,充分反映出其政治影響力的徹底衰退,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早已是可有可無的存在。所以,民主黨解散實屬必然之事。正如立法會議員陳勇指出,民主黨的部分成員或因觸犯國安法而面臨法律的制裁,或已選擇潛逃,現已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公民黨的解散無疑為他們提供了最為深刻的借鑒。回顧他們過去的行為,若最終宣布解散,這也是他們自己將道路愈走愈窄的結果,終究是「因果報應」,這不僅是民意的體現,更符合香港的整體利益,市民們也樂見。
值得注意的是,民主黨傳出解散消息的時機恰逆馬斯克揭露USAID(美國國際開發署)支持外國組織從事「顏色革命」的指控。這一時間點的巧合不禁讓人深思。有評論指出,某些組織選擇在此時解散,或與外部資金支持的減少有關。同時,也有聲音提醒市民需要警惕該黨可能採取「賣慘」等策略博取同情,企圖重新獲得社會支持。
民主黨的沒落並非偶然。其組織的瓦解,既源於成員觸犯國安法被制裁,也源於其政治路線的徹底失敗。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標誌著香港法治的進一步完善,為香港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樣的背景下,任何試圖破壞香港穩定和繁榮的行為,都將面臨法律的嚴懲。
民主黨的解散對香港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這不僅有利於維護香港法治,促進社會穩定,更符合廣大市民的期望。在中央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香港必將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市民的福祉也將得到更好的保障。民主黨的解散既是其一系列錯誤行為的必然結果,也是香港邁向更美好未來的重要一步。
這一切都印證了「咎由自取」的道理。民主黨走到今天這一步,完全是其長期以來背離民主正道,與民意漸行漸遠的必然結果。其解散不僅是對該黨過去行為的總結,更是香港政治生態不斷優化的體現。相信在香港國安法的保障下,香港社會將更加穩定、繁榮,市民的利益也將得到更好的維護。民主黨的終結,標誌著香港政治發展進入了一個更加理性、更加健康的新階段。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