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絕於民心:民主黨解散背後的咎由自取】
【自絕於民心:民主黨解散背後的咎由自取】

上月底民主黨宣布解散,並成立專責小組跟進清盤程序,為這個屹立香港政壇30年的反對派政黨畫上句號。從昔日反對派「第一大黨」到如今黯然退場,民主黨的結局並非意外,而是其長期以來惡行纍纍、咎由自取的必然結果。回顧其歷史,該黨「逢中必反」、勾結外力、煽動暴力,不僅破壞香港法治與穩定,更一次次背離民心。民主黨拒絕悔改,失去參政平台,最終自絕於社會,淪為歷史棄兒。
民主黨自2019年黑暴以來,便以「逢中央、特區政府必反」為宗旨。在立法會內,頻頻以「拉布」癱瘓議會,甚至動用肢體暴力阻礙施政,嚴重損害香港管治秩序。例如,反對財政預算案,甚至連派錢紓困的民生政策也要杯葛,完全漠視市民福祉。這種「為反而反」的立場,早已暴露其非為香港利益,而是追求政治私利。
更令人髮指的是,民主黨在2019年「黑暴」中徹底撕下「溫和民主派」的假面具,與反中亂港分子沆瀣一氣。多名核心成員參與「35+顛覆案」中的「非法初選」,企圖通過攬炒手段顛覆特區政府。去年11月,高等法院裁定其中6名民主黨成員罪成,前成員許智峯更棄保潛逃,淪為通緝犯。這些行徑證明,民主黨早已不是一個理性反對派,而是一個不惜犧牲香港穩定的亂港組織。
民主黨的惡行不僅限於本地,更延伸至國際舞台。該黨多年來與外部勢力勾結,充當反華勢力的馬前卒。2018年成立的「國際事務委員會」,表面上是「讓國際了解香港」,實則為勾結外國鋪路。隨後,反修例示威爆發,民主黨元老如李柱銘、劉慧卿、涂謹申等人奔走美西方,參加聽證會、乞求制裁香港,無所不用其極。許智峯逃亡澳洲後,更頻頻游說外國擴大「救生艇計劃」,抹黑國安法;李永達在英國參加反中組織活動,繼續挑釁國家安全。這些行為暴露其賣港求榮的本質,與其黨章宣稱「支持香港回歸中國」背道而馳。民主黨的國際勾結,不僅危害香港,更威脅國家安全,徹底失去市民信任。
2019年的「黑暴」是民主黨墮落的頂峰。該黨非但不與暴力割席,反而成為黑暴的幕後推手。林卓廷在「元朗721事件」中挑釁滋事,被控參與暴動;許智峯在屯門示威中搶奪市民手機,涉多項罪行;羅健熙在「理大暴動」中被捕,與暴徒為伍。林卓廷更在記者會上承認,議員薪津用於資助「手足」及「運動」,間接證實民主黨為黑暴提供經濟支持。這些行為顯示,民主黨已從「和理非」淪為暴力推手,與激進派合流,將香港推向深淵。
更甚者,「35+顛覆案」是民主黨惡行的集中體現。45名被告中,多人具民主黨背景,包括時任主席胡志偉、副主席林卓廷與尹兆堅等。戴耀廷作為主謀,與民主黨成員密謀操控選舉,意圖否決預算案、癱瘓政府。這場陰謀若非國安法及時遏止,後果不堪設想。判決後,民主黨未有悔意,更不與罪行割席,顯示其冥頑不靈。
國安法實施後,民主黨並非無路可走。建制派人士曾呼籲,只要該黨與黑暴切割、就過去道歉,仍有機會重塑形象。然而,民主黨選擇逃避責任,主席羅健熙去年底仍稱「代表一部分市民」,幻想政治空間會自動擴闊。2021年立法會選舉,他們杯葛參選,甚至打壓黨內「參選派」;2023年區選又因無法入閘而放棄。兩次「求生」機會,他們均自廢武功,寧願抱殘守缺,也不願改弦易轍。民主黨漠視民生,將香港當作反中工具,如今拒絕接受新形勢,注定末路。無論真相如何,民主黨的衰亡是其自找的結局。
民主黨曾是反對派旗艦,高峰期擁有近百名議員,如今議席盡失,黨員四散。市民早已看透其偽善,從「和理非」到「黑暴幫兇」,從「民主旗手」到「投機政黨」,民主黨一步步走向萬劫不復。
民主黨的運作模式已證明行不通,而市民對穩定與發展的渴望愈發強烈。這提示未來的政治力量,必須以愛國愛港為基礎,將精力放在改善民生、推動發展上,而非無休止的對抗。民主黨走到今日,既是咎由自取,也是民心所向。其反中亂港、勾結外力、煽動暴力的惡行早已耗盡社會包容。羅健熙或許仍想「賣慘」博同情,但市民不會忘記黑暴的傷痛,更不會原諒一個拒絕悔改的政黨。
民主黨大勢已去,解散不過是遲來的句號。香港的未來,需要的是真正為市民謀福祉的力量,而非沉溺於對抗的昨日幽魂。反思過去,警剔未來,香港才能在穩定中迎來新生。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