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電子證據的完整性和可信性│從黎智英案看截圖的法律效力

· KOL 精選
broken image

在數碼時代,電子證據已成為愈來愈多法律案件中的關鍵元素。然而,它的使用並非如我們日常生活所想的那麼簡單。早前黎智英與《蘋果日報》相關案件的庭審中,辯方提交了工作平台 Slack 的對話截圖作為證據,但受到控方質疑。控方指出這些截圖的紀錄曾被刪除和修改,而截圖中的時間戳記(Time Stamp)亦不吻合。及後當法官問及有關對話的完整性時,辯方律師亦未有正面回應。整個過程難免令人感覺辯方是否存在其他未提交的重要訊息。這些都是對證據完整性及真實性的重要挑戰。

 

在法律案件中,截圖作為證據面臨著多重挑戰。首先,截圖本身缺乏完整性。它僅能顯示某一段對話,無法反映訊息的全貌及上下文,例如對話的起因、背景及參與者進一步的補充內容。對於案件事實的呈現,這種片段式的紀錄可能會導致誤解。此外,截圖極易被技術手段修改或偽造,任何人都能利用工具調整訊息內容、刪除對自己不利的信息或更改時間戳記。這使截圖的可信度在未經專業鑒證的情況下大打折扣。

 

所以,電子證據的採納在法律上有著嚴格的標準。首先,證據的來源必須可驗證。對話紀錄亦應直接由伺服器提取,而非依賴用戶自行提供的截圖,因為伺服器紀錄更全面,包括完整的訊息內容、時間戳記和參與者資訊,且難以被普通用戶修改。

 

其次,證據的提取過程必須不可篡改,通常需要由專業鑒證人員進行操作,並使用數字簽名等技術來驗證數據的完整性。此外,提交電子證據時,需由專業鑒證專家出庭作證,說明提取過程及數據完整性,以確保證據的可信性。最後,法庭更傾向於接納完整的對話紀錄,而非只呈現片段,因為只有完整紀錄才能反映事件的全貌及參與者的真實意圖。

 

從這次事件中可以看出,辯方所提交的 Slack 對話受到控方質疑,雖知道對話是由黎智英女兒黎采透過台灣電郵「jimmylai@nma.tw」登入Slack取得,但黎采如何進行截圖,當中是否有進行修改,抑或只截取一些對辯方有利的對話,我們在這一刻仍無法知道。

 

正如上文提及,若希望在法庭上使用電子證據,必須遵循專業的處理程序。電子對話的紀錄應直接從伺服器提取,並由專業人士操作,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可信性。專業鑒證人員應對數據進行分析,並提供技術報告,詳細說明數據的來源、提取方法及完整性檢驗結果。在庭審中,鑒證專家還需出庭作證,解釋相關技術細節並回答法庭的疑問。完整的對話紀錄也應一併提交,避免斷章取義。

 

最後,筆者在此帶出,隨著數碼時代的到來,電子證據在法律案件中的比重將越來越大,相關程序的專業性和規範性尤為重要。無論是辯方還是控方,若希望使用電子證據,都必須遵循既定的法律和技術標準,確保證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可信性。這不僅是對法律的尊重,更是對真相的追求。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