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建國之初我們的工業化道路是怎麼一個路徑?這裡不能不贊嘆中共開國領袖們的胸襟與格局!因為只能大胸襟,大格局才能讓中國工業化之路,走上正確的道路!什麼是正確的工業化道路?很簡單,先重工後輕工;先基礎後發展。這是一條先難後易,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三十年栽花後三十年結果的道路,沒有這樣的胸襟,以及很強的歷史使命精神是很難做到的。 工業化入門有兩條路,其一是從輕工業進入,這條路很容易,搞搞紡織業,日用品等,前期很容易見效,投資不大卻可以迅速轉移農村勞動力,解決大批就業問題,可以迅速給市場提供豐富的日用品,可以迅速形成工業產值。 簡而言之,一句話可以迅速做出政績。二戰過後絕大多數亞非拉不發達國家都是走的這條路,但是這條路走到後面就是死衚衕,沒有重工業家,化工業為基礎支撐就很難一步步實現產業升級,就得永遠停留在初級輕工業產品階段。 第二條路是先重工後輕工這條路無比艱難因,為重工業投資大,週期長而且很長一段時間不僅需要持續的高積累投入,而且國民還無法直接分享工業化成果,就是典型的為後代打基礎做奉獻。但是我們的開國領袖, 選擇的就是這樣一條路,既然走這條路,前期搞計劃經濟就是必然的,沒辦法。農業社會的產出有限,不過就算是打掉地主階層,搞高積累模式籌集的第一桶金也很有限,不搞計劃經濟,以國家意志集中資源在重工業加化工業投放 ,就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如果建國之初搞市場經濟,有限的資源卻要遍地開花,就是走亞非拉一票國家的死路,為什麼以煉鋼為主的重工業加三酸兩鹼為主的化工業,意指國民經濟生活中的五種基礎性化工原材料,具體包括鹽酸、硫酸、硝酸和燒鹼、純鹼。 倘若沒有「三酸兩鹼」的基礎化工產業,現代化工業無法得到發展,例如煉鋼為主的重工業發展起來,才會帶動金屬加工產業鏈。具備三酸兩鹼的資源,把工業搞起來才會帶動煉化化工材料等產業鏈,有這兩條產業鏈就有底氣乾任何製造業,更重要的是搞製造業升級也就有了基礎。中國是怎麼推進工業化道路的?從七八年到九零年代初,這個階段我們主要乾了兩件事,其一是經濟體制轉型 ,從嚴密組織的計劃經濟轉型成為更具活力的市場經濟,基礎打好了,自然就放開來激活民間的潛力,其二是拼命招商引資吸引資金來完善我們的工業體系,前三十年是搭架,現在開始填肌肉了。這個階段主要有三塊資金,港資、台資與日資。些資金幫了我們大忙,九二年開始吹衝鋒號,然後我們的工業發展可謂一飛沖天,同樣是發展中國家,建國時間差不多,建國之初基礎更好,國際環境更有利的印度,由於走不同的工業化道路 在九二年之後與我們GDP簡直不能比,九二年之後我們是怎麼走工業化道路的?很簡單的12個:字政府搭台,企業唱戲,雙核驅動,政府怎麼搭台,拼命搞基礎設施建設,拼命培育國內消費市場,包括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的建設。路通了,汽車消費市場物流業就培育起來了,包括國家電網的建設,2015年已經實現13億國民全通電,家用電器市場就培育起來了,所以有了家電下鄉的成功經濟刺激計劃。有了光纖電纜的鋪設,網絡經濟就培育起來了,包括4G基站的建設,智能手機,數字經濟市場就發展起來了。國家電網目前是世界五百強第二的明星企業,還催生了特高壓輸電這樣的壟斷高科技。4G基站全球一共有五百萬個,中國就有三百萬個,光纖電纜滲透率世界第一。政府拼命搭建了這樣宏大的舞台,再加上各種財稅政策支持,金融政策支持,產業政策支持,甚至我們國家領導人親自幫助企業跑業務,外事出訪帶一大票中國企業家出去幫助推銷,才有了中國企業的強勢崛起,短短十幾年,世界五百強中國企業拿下120多個。阿里、騰訊、華為、中興、格力、海爾等等,你以為是董明珠造就了格力?馬雲造就了阿里?任正非造就了華為?沒有政府拼命搭建的舞台,哪裡會有這些明星企業?中國產業之路的指揮棒一直掌握在執政黨手中,中國政府不僅搭建舞台,還設計了雙核驅動的特色市場經濟,這個雙核就是國企加民企,全國一盤棋的這個概念。

為什麼我們的國企效率低 ?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國企乾的都是民企不願乾的髒活、苦活、累活,當然,國企人事和貪腐問題也是一個拖累國企表現的原因,但在衡量國企的貢獻,得失之間,沒有兩全其美的路。

為什麼我們經濟能保持幾十年高速增長而沒有出現大的衰退週期 ? 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國企要服從全國一盤棋的大局,在經濟下行期間逆週期擴張。為什麼我們的互聯網經濟冠絕全球?除了光纖和4G基站基礎設施滲透率高,另外就是三大運營商都是國企,管理層讓你提速降價, 就得服從命令聽指揮,在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國企就是我們特色市場經濟的定海神針,現在美帝拼命攻擊我們國企,國內有幫人一擁而上,天天罵國企,內外呼應配合的很有默契,但是他們注定是枉費心機,我們特色的市場經濟就是靠兩條腿走路,國企與民企缺一個都不可,這個雙核驅動模式執政黨從來都沒動搖過,那麼問題來了,中國政府拼命搞基礎設施建設,二十年成就超過西方發達國家三百年的總和,錢是從哪裡來的?還是中國特色,通過發展房地產政府賣地收入作為基建項目的啓動資金,一般30%左右,銀行配套70%的貸款,就乾起來了。 沒有這些基建工程就沒有我們企業唱戲的台子,近二十年來中國特色的產業發展道路就是房地產發展賣地收入加金融貸款為基礎設施建設買單,培育出巨大的消費市場促進國內產業的繁榮,培育出世界級的企業去參與國際競爭 ,這就是中國的工業化道路,哪有什麼彎道超車,都是在前人辛苦的積累下,才有了今天擁有聯合國最齊全產業分類的中國!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