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的士罷駛看香港出行的數碼鴻溝

科技重塑下的傳統行業突圍

· KOL 精選
broken image

隨著全球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網約車服務已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近日有網約車平台在香港擴展業務,卻引發個別持牌的士團體揚言發起罷駛,反映出在現行發牌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為維護自身利益而罔顧香港長遠發展。這種以阻礙創新來保障小眾利益的做法,不僅違背了市場經濟規律,更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

事實上,網約車服務通過先進的科技應用,為香港帶來多方面裨益。透過大數據分析和智能調度系統,網約車平台不但能準確預測乘客需求,更可優化路線規劃,大幅提升營運效率,減少空載率。這種數據驅動的營運模式,正正體現了智慧交通的發展方向。同時,完善的電子支付系統、透明的計價機制和便捷的評價功能,都為乘客帶來更優質的出行體驗。這些創新元素不僅改善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更為香港建設智慧城市奠定重要基礎。

政府近期積極推動網約車立法,為業界提供明確的法律框架,實在是明智之舉。立法不但能確保網約車服務在規範下有序發展,保障乘客權益,更能為整個行業建立公平競爭的環境。透過合理的准入門檻、安全標準和服務要求,既可以維護市場秩序,又能推動行業良性發展。這種前瞻性的政策思維,正是香港擁抱創新、推動經濟轉型的積極表現。

網約車平台的創新服務模式,充分展現了科技如何改變傳統行業。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乘客可以輕鬆實現預約用車、即時追蹤、線上支付等功能,大大提升了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平台的智能定價機制能根據供需情況動態調整價格,既確保服務供應,又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此外,完善的評價體系促使司機不斷提升服務質素,形成良性競爭。

反觀香港的士行業長期發展停滯,根本原因在於現行的發牌制度形成壟斷,令牌照成為部分人套利的工具。高昂的牌照價格不僅加重了前線司機的負擔,更窒礙了業界創新升級的動力。這種制度性障礙導致行業缺乏競爭意識,服務質素停滯不前,難以滿足現代市民對優質出行服務的需求。個別既得利益者為保障自身利益,寧願以罷駛手段抗拒創新,漠視香港競爭力。這種短視行為不但無助解決問題,更有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追求創新、擁抱科技的核心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新興科技為傳統的士行業帶來的並非威脅,而是轉型升級的機遇。透過擁抱科技創新,傳統的士同樣可以提升服務水平,開拓新的發展空間。例如發展電子叫車平台、引入智能調度系統、推廣電子支付等,都是可行的升級方向。關鍵在於業界是否具備改革創新的決心和魄力,而不是固守過時的經營模式。

面對數碼轉型的必然趨勢,政府正在扮演積極推動者的角色,這值得社會各界支持。透過制定完善的網約車監管法規,確保新興業態在規範下健康發展,同時檢討現行的士發牌制度,打破壟斷,為業界創造更公平的營商環境。政府更可以提供適當的支援措施,協助業界進行數碼化轉型,例如提供技術培訓、資金補助等,推動整個行業向前發展。

香港要維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必須與時並進,擁抱創新。少數人以罷駛方式對抗科技發展,不僅損害公眾利益,更會削弱香港的整體競爭力。面對全球數碼化浪潮,香港的交通運輸業必須積極求變,善用科技提升服務質素。政府立法規管網約車的決心,正好展現了香港擁抱創新、推動發展的決心。只有緊貼科技發展潮流,香港才能在新經濟時代保持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市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