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育夏季獎學金計劃」的背後陰謀】
【「2025年教育夏季獎學金計劃」的背後陰謀】
筆者:天行健
最近,網上有帖文被熱烈討論,是關於「國際教育協會」(IIE)策劃了一個「2025年教育夏季獎學金計劃」,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這一機構的背景及其所推動的活動引發了對其潛在影響的廣泛討論。許多觀察人士認為,IIE的行動可能不僅僅是學術交流的推動者,而是以教育之名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工具,這樣的看法引發了家長們的強烈憂慮。
IIE在港澳地區的活動,背後有美國國務院及美國駐港領事館的支持和贊助,不難令人聯想其推動的多項所謂學術交流計劃是另有目的。顯而易見,這些計劃的實際目的是進行「軟滲透」,試圖在年輕人中植入特定的價值觀,以培養新一代的反中亂港勢力。與反中亂港組織的「港美中心」相比下,就會發現IIE在運作模式上有好多相似之處,IIE被稱為「港美中心2.0」亦不為過。這引發了我們對孩子們在學校教育環境中,是否會受到外部勢力影響的深刻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IIE所推動的「富布萊特計劃」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這個計劃名義上推動學術交流,實際上卻隱含著政治目的。而中國政府亦一早洞悉先機,知道該計劃潛在的洗腦風險,因此開始限制國民參與。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留美學生的數量在過去四年間逐年下降,2023-2024學年度的中國留學生人數減少了4%,回落至十年前的水平,這一變化反映出國內對這些計劃的警惕。
另外,IIE在港澳地區的「休伯特•漢弗萊獎學金計劃」更是引起了廣泛關注。該計劃多次邀請與維權活動相關的律師參加,這些律師在多起敏感案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陳建剛律師和盧思位律師。這使得人們懷疑,此獎學金計劃是否實際上是美國對其代理人的政治酬庸,旨在透過學術交流向學生灌輸特定的意識形態。
「2025年教育夏季獎學金計劃」及其背後的IIE,這些機構往往以推動學術交流為名,實則可能隱藏著意識形態的滲透。透過各種交流計劃,他們可能試圖在年輕人中植入特定的價值觀,影響他們的思維方式和世界觀。
總括而言,教育應當是希望的承載,而非外部勢力的操控工具。家長、教師及教育局應對這些披著學術外衣的機構保持高度警覺,仔細評估其內容和潛在影響,確保學校環境的安全與健康。唯有如此,香港的未來才能迎來光明的前景,年輕人才有可能在安全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