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至今邁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香港教育界有著不少令人鼓舞的發展 。為探究教育工作者對業界時事的關注,教聯會於2025年1月展開「教師眼中2024年十大正能量教育新聞」選舉活動,共有822名同工踴躍參與投票。經統計投票選舉結果如下:
1. 學界全力推展小學科學科 從小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563人,68.5%)
2. 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成立 推動愛國主義教育 (509人,61.9%)
3. 小學體育科2026/27學年納呈分試 學界冀鼓勵學生多運動 (503人,61.2%)
4. 教育局4月推出《4Rs精神健康約章》 三層應急機制延續至2025年年底 (494人,60.1%)
5. 香港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啟動 助力推動愛國教育 (489人,59.5%)
6. 香港五所大學繼續位列世界百強 助力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480人,58.4%)
7. 小學教育課程指引公布 促進學生全人發展 (467人,56.8%)
8. 立法會通過議案全面落實正向教育 香港心理教育專業協會成立 (434人,52.8%)
9. 兩所應用科學大學誕生 應用科學大學聯盟成立 (425人,51.7%)
10. 國際研究顯示香港學生數學及科學表現優異 深化STEAM教育見成效 (423人,51.5%)
「教師眼中2024年十大正能量教育新聞」簡介
1.學界全力推展小學科學科 從小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小學科學科在2025/26學年正式推行,教育局在3月舉行簡介會,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人員、教師及課本出版社闡述新推出的小學科學科課程框架,以及介紹小學科學科的一系列支援措施。局方已公布向每所公營小學提供35萬元的一筆過津貼,用於購置學與教資源、提升設施和設備、支援教師專業發展等;另設立「小學科學教師培訓基地」,分別為教師及科主任提供專業培訓證書課程。
2. 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成立 推動愛國主義教育
「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轄下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於4月成立,旨在協調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同月月底已舉行首次會議,就全方位推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工作策略、方向和計劃集思廣益、出謀獻策。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琼指出,工作小組決定設立四個分組,分別從學校教育、本地社區、歷史政經文化、傳媒宣傳四個範疇,開展相關統籌和調研工作。
3. 小學體育科2026/27學年納呈分試 學界冀鼓勵學生多運動
因應小學常識科分拆為「人文科」及「科學科」,教育局調整呈分試安排並新增體育科,佔2分,新安排將於2026/27學年起在小五下學期實施。小學體育科考核包括內容:一分鐘仰臥起坐、耐力跑、手握力、射球技巧等。有學者認為,評估準則是學界共識,鼓勵學生藉運動強身健體。
4. 教育局4月推出《4Rs精神健康約章》 三層應急機制延續至2025年年底
教育局於4月12日發出通函,邀請全港公營學校及直資學校參加教育局新推出的《4Rs精神健康約章》,「4Rs」涵蓋四個促進精神健康的要素及目標,分別是指:休息(Rest)、放鬆(Relaxation)、人際關係(Relationship)及抗逆力(Resilience)。截至7月已有420多間學校參與約章,9月新學年開始,教育局向參與約章學校送上一個「4Rs不倒翁」,鼓勵學校積極推展承諾,鍛練學生「不倒」的精神,讓學生在校園抱抱或拍拍「不倒翁」,營造輕鬆的氣氛。另政府在11月公布,優化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延續至2025年12月31日,以加強支援有自殺風險的學生。
5.香港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啟動 助力推動愛國教育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中國宇航學會、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於7月6日聯合主辦第四屆香港愛國主義教育論壇(2024),而教聯會精心打造的首個「香港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亦於同日舉辦啟動儀式,標誌著該平台正式投入運作,全港各界人士可全面了解國家航天科技的偉大成就,助力推動愛國主義教育。
6.香港五所大學繼續位列世界百強 助力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在6月公布2025世界大學排名,本港有7間大學上榜,其中6間排名都有上升,並繼續有5所大學打入全球百強,排第17位的港大更是相隔17年後,再次打進前二十名。教育局表示,欣悉資助大學持續在各項國際排名中獲得高度評價,排名結果為政府銳意發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未來人才搖籃增添信心和凝聚力。在年底舉行的十大校長論壇上,多位本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校區大學的校長先後表示,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國際化氛圍環境、尖端人才和科研成就,以及國家和特區政府持續大力支持等得天獨厚的獨特優勢,應把握機遇及運用好優勢,助力香港成為全球卓越的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7.小學教育課程指引公布 促進學生全人發展
教育局在7月公布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最新《小學教育課程指引》,供學校於2024/25學年正式推行。局方提到,指引特別建議改善學校評估與課業政策,例如在長假期內安排適量自學任務代替書寫課業、避免在緊接長假期後安排測考、盡量在下午安排導修時段、每學年至少一次蒐集持份者對學校評估政策的意見,以及校內設機制協調評估時間和家課量,希望讓學生身心均衡發展。《指引》亦要求學校必須積極推廣國民教育,透過課堂內外的學習經歷和活動,加深學生對中國歷史、地理及中華文化的認識、尊重國家象徵和標誌等,以及從小建立國民身份認同等。
8.立法會通過議案全面落實正向教育 香港心理教育專業協會成立
立法會3月20日通過「全面落實正向教育,締造幸福校園」議案,提出動議的教育界議員朱國強向當局提出8項建議,包括成立專責部門或委員會,匯聚校長、學者、社工等制定正向教育目標及行動計劃;減少課程量及教學內容,減輕學習壓力等。蔡若蓮局長表示當局非常重視學生的精神健康,將繼續透過跨部門及跨界別協作,幫助學生建立正面人際關係,加強其幸福感及抗逆能力,從而提升學校整體的健康文化。
教聯會在9月23日成立香港心理教育專業協會,專注於教育研究、精神健康教育、教育管理、教師培訓及家長教育等關鍵領域,旨在通過跨界合作與創新實踐,強化教育界的聯繫,營造專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激發教師的創新教學熱情,並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與社會責任感。
9.兩所應用科學大學誕生 應用科學大學聯盟成立
教育局3月宣布,香港都會大學符合條件成為香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開辦獲得業界認可和支持的高等職業專才教育課程,標誌着政府大力提升職專教育,為青年建立康莊大道,達致「行行出狀元」。11月1日,教育局宣布聖方濟各大學成功通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機構評審,並獲教育局確認符合條件成為香港第二所應用科學大學。在教育局的推動下,應用科學大學聯盟於同月成立,創會成員共有四所專上院校,其中香港都會大學和聖方濟各大學為正式成員,而東華學院和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則為附屬成員;政府在2023年《施政報告》已預留一億元供聯盟作啟動資金。
10.國際研究顯示香港學生數學及科學表現優異 深化STEAM教育見成效
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TIMSS)公布2023年調查結果,評估超過60個國家或地區參與的小學四年級及中學二年級學生於數學和科學的表現。雖然本港小四生在數學上的排名較上屆略跌,但整體數學表現依然卓越,中小學成績均名列全球前五。在科學方面,港生較四年前明顯進步,小四和中二的排名分別由第十五和第十七,上升至第九和第八。負責香港部分研究的學者分析指,今次結果可見香港教育局深化中小學STEAM教育的舉措走在正確的方向。
(資料由教聯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