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環保,成就非凡】

· 港聞,KOL 精選
broken image

筆者:眾院長

近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彩虹勇士號」訪港,激發了社會各界對環保議題的熱烈討論。環保的概念在香港無處不在,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環保始終與我們息息相關。因此,香港政府在推動環保方面不遺餘力,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減緩環境污染,支持環保技術和綠色建築,節能減廢,並加強環保教育,為香港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香港政府在環保領域的努力也享譽國際,屢獲殊榮。

 

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在去年的《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出了將香港打造成「國際綠色科技和金融中心」的願景。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使其具備成為「綠色」超級聯繫人的良好條件,能夠匯聚海內外的企業、資金和專業人才。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致力於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例如,金管局和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共同發起了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旨在協調金融業針對氣候和環境風險的應對措施,進一步加快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此外,政府推行「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鼓勵本地合資格從業員及有志從事相關工作的個人參加培訓,以應對低碳和可持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制定全面而完善的發展策略

作為全香港最大的機構,政府在推廣和執行理念及政策方面扮演了引領的角色,致力於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為了實現健康宜人且可持續的生活環境,同時平衡各方利益,香港政府制定並實施了多項政策和措施。

 

先保育,後發展的方針

政府的一項重要發展策略是在推進基建和發展項目時,始終貫徹「先保育,後發展」的方針。以「北部都會區」項目為例,政府在發展房屋及經濟用地以創造發展容量的同時,亦致力提升北部都會區的環境容量。

北部都會區擁有豐富多樣的生境,包括西側的大面積濕地、魚塘、沼澤、蘆葦床和紅樹林。其中,米埔及內后海灣的紅樹林、濕地和魚塘被列為《拉姆薩爾公約》下的國際重要濕地,是粵港澳大灣區及中國南部需要重點保育的生態環境。透過積極的保育和修復,政府旨在提升北部都會區內濕地的生態價值和生物多樣性,成為「發展與保育並存」的典範。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社區及長遠碳中和的目標,北部都會區將採用智慧、環保和具抗禦力的策略,並在規劃、城市設計、基建系統和市民出行等方面制定具體措施。例如,制定合適的用地規劃、樓宇布局和綠色建築設計;引入「海綿城市」的功能,提供區域供冷系統和公共設施共享等;以及以鐵路為可持續交通的骨幹,完善行人及單車徑網絡,以鼓勵使用綠色運輸。這些措施突顯了政府在保育前提下進行發展,努力實現兩者的平衡。

 

循環經濟的推動

政府的另一項重要發展策略是推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旨在消除浪費,鼓勵資源的持續利用,形成產品製造、使用、重用及循環再造的閉環系統。透過環保採購,政府鼓勵購買環保產品和服務,特別是含再造材料和可回收性高的產品,這有助於拓展市場規模並加速資源的流通,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在實踐中,香港政府在建設項目中廣泛應用循環經濟的理念。例如,在興建房屋時,使用可回收的材料以減少水泥的使用,選用來自可持續發展來源的木材,增加通風和自然光照以降低空調和照明的耗電量。此外,利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來減少建築過程中的污染,並節省資源和成本。

 

支持本地綠色科技

政府還透過「低碳綠色科研基金」和「創新及科技基金」來支持本地綠色科技的發展,將具實際應用潛力的科研項目轉化為商業價值的技術或產品,並促進本地生產。例如,利用本地回收廢料升級再造成高價值產品。這不僅減少了資源的損耗和成本,還將廢物轉化為可利用的資源,實現資源的智能利用,最大程度減少浪費。

綜合以上策略,香港政府致力於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確保環境的可持續性,為市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推動環保與經濟發展成就非凡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在多個領域中均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各國紛紛借鑒其經驗。近期,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率領代表團前往斯里蘭卡,參加「一帶一路」倡議下舉辦的水技術、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以及第九屆中國-斯里蘭卡氣候變化與海洋可持續發展論壇。在論壇上,署長發表了多篇有關香港環保政策的報告,介紹了香港的水質管理策略、製冷空調系統以及中水回收重用的「三方供水」系統。

此外,香港政府在推動環保方面也獲得了多項榮譽,包括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香港成就獎和環保領袖大獎,這些都彰顯了政府在環保領域的努力和成就。

在當今世代,推動環保已成為一個重要目標,但我們同樣不應忽視經濟及社會的發展。希望政府能夠繼續努力,為人類和地球打造一個共融、可持續且具適應能力的未來。

2024-10-20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