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指示學校悼念江澤民

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林伯強

· 林伯強專欄
broken image

教育局指示學校悼念江澤民 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於2022年11月30日逝世,全國追悼大會於12月6日上午10時舉行,特區政府教育局指示所有中小學校(包括特殊學校)及幼稚園須在當天舉行下半旗誌哀,以及停辦所有慶祝活動,例如慶祝會、聯歡會等。至於當日舉行的非慶祝性質的活動,當中不應包括娛樂及表演部分。此外,學校應按本身的情況,安排師生於當天10時正起默哀3分鐘,與全國同胞一起參與悼念,並建議學校可安排師生一同收看追悼大會現場直播。

今次是香港教育局自回歸以來首次指示全港學校進行追悼儀式,除了哀悼國家領導之外,還起了國民教育的作用。第一,學生參與追悼儀式能培養國民身份認同。今是哀悼的對象是前國家主席,同學在參與追悼儀式之前,學校師長需要向同學介紹其生平事跡,最重要的是讓同學認清追悼對象是我們國家的前主席,有助建立對國家的觀念,增強歸屬感,培養國民身份認同。

第二,透過下半旗儀式,讓同學認識中國內地的政治制度,加深對中國的了解。根據中國《國旗法》第14條規定:「下列人士逝世,下半旗誌哀:(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以往,本港學生對中國內地的政治制度一知半解,搞不清人大與政協的分別。但是,藉着下半旗儀式,教師向學生闡述內地政制,讓同學認識哪些人離世時需要下半旗致哀,增加了學生的認知。

第三,學生參與追悼儀式能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指出:「青年是香港的未來,青年興,則香港興。政府重視教育和青年發展工作,我們要為孩子成長成才創造機會,培育青年成為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的新一代,為國家和香港發展作出貢獻。」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培養學生成為一個愛國愛港的良好青年。然而,愛是人與人的互動,因此人與人的愛比較容易建立,但若要一個人愛一處地方或國家,那便需要一些人物載體,才能容易讓人建立愛國愛港的價值觀。當我們回顧江澤民主席的生平事蹟,便會發現他的政治生涯與「一國兩制」事業結下不解之緣。在他主政之下,見證香港與澳門順利回歸祖國,落實「港人治港」、「澳人治澳」,以及「高度自治」。因此,當我們教導學生香港回歸歷史,一定會出現江澤民身處灣仔會展中心回政權移交典禮的照片,一定會觀看他的回歸講話視頻。所以,若學生認真學習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便會對江主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當他與世長辭的時候,也容易觸動學生的情感,把憐愛之心投射在江主席身上,從而建立愛國的價值觀。

由此可見,教育局今次指示全港學校參與追悼前國家主席追悼儀式,能有效推動愛國教育,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