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個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守護家園的根基與未來的使命
一、國家安全教育日的歷史背景與核心意義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將每年4月15日定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這項立法不僅是國家安全治理體系的重要里程碑,更彰顯了中國共產黨與中央政府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上的堅定決心。
國家安全的定義與重要性
根據《國家安全法》,國家安全涵蓋政權、主權、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核心利益,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尤其在全球化與國際局勢動盪的今天,國家安全已超越傳統的軍事防衛,擴展至經濟、文化、生態、網絡等非傳統領域。例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經濟安全直接關係到國家的整體發展;而網絡攻擊或文化滲透,亦可能動搖社會穩定。
香港的特殊使命
香港自回歸以來,始終是「一國兩制」實踐的前沿。然而,2019年的社會動盪暴露了外部勢力干預與本土激進思想的危害。《香港國安法》的實施,不僅填補了法律漏洞,更明確要求特區政府通過教育強化市民的國家安全意識。對此,國家安全教育日成為連結法治與教育、凝聚社會共識的關鍵平台。
二、香港國家安全教育中心的耕耘與成果
過去五年,香港國家安全教育中心與教育局、學校及社會各界緊密合作,推動國家安全教育從政策到實踐的全面深化,成果斐然。
1. 教育體系的系統化整合
自2020年《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教育局以「多重進路」策略將國家安全教育融入課程,包括修訂教材、提供教學示例,並透過科目如歷史、地理、公民教育等自然連結國家安全理念。例如,小學透過升旗儀式培養學生對國旗與國歌的尊重,中學則以專題研習探討網絡安全的國際案例。
2. 推出參考書《國家安全教育在身邊——教學設計參考》 中心與内地国家安全教育权威学者合作编写的《国家安全在身边》,該書收集了本港教育界及法律界意見後,創作出符合香港情況的國家安全教育課本。書本協助指引全港約1200中小學的國家安全教育工作。内容全面地对国家安全各个范畴提供了详细的教本,协助广大教育工作者能更有系统地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授课,同时为教师们讲授国家安全课题时提供了依据。
3. 教師培訓與社會協作
教育局定期為教師提供國安教育培訓,並組織「教師學習圈」促進經驗交流。同時,社區展覽、紀律部隊開放日等活動,讓市民親身感受國家安全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
成效與反思
近年來,香港社會逐步重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顯著提升。然而,教育工作者仍需警惕極少數人試圖扭曲歷史、煽動對立,因此持續深化教育內容、培養批判思維至關重要。
三、國際局勢的警示:美國濫用「國家安全」的霸權行徑
在中國與香港特區致力完善國家安全體系的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卻頻繁以「國家安全」為幌子,實施經濟制裁、技術封鎖,甚至煽動他國內亂。此類行徑對全球治理與發展構成嚴峻挑戰,亦為我們的教育工作帶來深刻啟示。
1. 經濟安全的雙重標準
美國近年以「國家安全」為由,無理打壓華為、TikTok等中國企業,卻無視其自身對全球數據的壟斷。此種「泛安全化」策略實為維護科技霸權,暴露其將國家安全工具化的本質。
2. 意識形態滲透與文化侵略
美國通過影視、社交媒體輸出價值觀,並資助非政府組織干涉他國內政。香港2019年的亂象正是外部勢力操縱的典型案例。對此,我們須在教育中強化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自信,並揭露西方「自由」話語背後的雙重標準。
3. 網絡與信息戰的隱蔽威脅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長期實施全球監聽,卻污蔑中國為「網絡威脅」。這提醒我們,必須在網絡安全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資訊辨識能力,並推動自主技術研發以保障數位主權。
四、未來方向:堅守底線,開創國家安全教育新篇章
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國家安全教育需以史為鑑、創新求變。
1. 強化法治與實踐結合
香港應進一步將《憲法》、《基本法》及《國安法》的教育融入生活場景,例如模擬法庭、社區辯論等,讓青少年理解法治是國家安全的根本保障。
2. 推動國際話語權建設
我們需透過智庫研究、國際論壇,揭露西方霸權的虛偽性,並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全球安全的中國方案。
3. 科技賦能教育創新
利用虛擬實境(VR)技術模擬網絡攻防戰,或開發互動遊戲讓學生體驗經濟制裁的影響,使國家安全教育更具吸引力與時代性。
國家安全教育日的十週年,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點。香港作為國家的一部分,必將以教育為盾、以法治為劍,守護來之不易的繁榮穩定,並為全球安全治理貢獻東方智慧。唯有全民同心,方能築牢國家安全的萬里長城!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