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衣著的文化自信

林伯強

· 林伯強專欄
broken image

中國衣著的文化自信

林伯強

25/11/2022

2012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三個自信」的政治概念,包括「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中共成立95周年大會」上,加入了「文化自信」,形成了「四個自信」。由此可見,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國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要以中華文化而感到自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歷史中,中華文化曾經有光輝的歲月。以衣服文化為例,在唐朝盛世的時候,鄰近國家紛紛來朝,例如日本和朝鮮均派員到訪大唐首都長安,學習中華文化,包括漢字、漢語與漢服,因此現時日本的和服與韓國的韓均帶有中國古代漢服的色彩。

但是,因為清政府閉關鎖國,自我封閉而長期積弱,中國歷史出現了一段黑暗時期。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1895年的「甲午戰爭」,中國被迫簽署多條「不平等條約」,包括割地、賠款,以及被迫開放口岸,出賣國家利益。在這段期間,中國被列強打到自信盡失,認為西洋文化是上等,中華文化次之。例如,在英國殖民的香港,華人被視為次等民族,地位低於英國人。英語被視為官方語文,而中文只是華人日常溝通的語言。西服被視為潮流服著,而長衫馬褂則被視為封建落後的產物。

民族自信不足的情況,直到上世紀初才扭轉過來。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國人勇敢地開帝國主義說「不」,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署《凡爾賽條約》。在艱辛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不斷探索自己的文化定位。經過了辛亥革命、軍閥割據、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才走出歷史的陰霾,才能勇敢地說「中國人從此站起來」。

雖然中國人從半封建半殖民的情況下得到解放,但因為國家戰後百廢待興,國民一窮二白,民族自信也同樣欠奉。例如,七十年代的中國內地同胞會羨慕被英國人殖民統治的香港,喜歡聽歐西流行曲、品嘗紅茶,以及穿著西服。然而,隨着1978年中國內地推行「改革開放」,人民從「站起來」漸漸轉為「富起來」。在短短收十年間,中國由貧窮的落後國家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國、全球最大外匯儲備國,以及全國最大貿易國。與此同時,中國的自信也隨之增強,認同自身的中華文化,例如崇尚儒家思想,推崇傳統倫理。

2022年中國內地《環球時報》一項調查發現,九成年輕人選擇「平視」與「俯視」西方國家,對西方文化沒什麼感覺,甚至沒什麼了不起。這說明了中國正漸漸「強起來」,不單是經濟或軍事的硬實力轉強,就連民族自信的軟實力也轉強了。例如,中國內地正風靡着「漢服潮」,許多年輕人穿着古代漢服到歷史名勝地標拍攝照片,並在網絡互相轉載。不但中國內地,就連香港也被這股潮流衝擊,例如夫子會每年都舉辦「國際華服節」,推崇中國衣服文化。由此可見,中國的文化自信正在復興,影響中華大地,甚至遍及全球,成為世界共同的瑰寶。

 

web page counter